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中考资讯 > 阅读文章

访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召集人温儒敏

阅读:1076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3/2 10:23:20
分享到:
  课文的经典性、教材结构、教学评价和三维目标问题
  记者:因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考试评价及教师教学的依据,针对课标的这些变化您对教材编写、考试评价及教师教学有哪些具体建议?
  温儒敏:这些年实施一纲多本,各地出版多种语文教材,有的很不错。新课标修订公布之后,都会作修订调整。我觉得不一定按照课标“依葫芦画瓢”,课标改动多少,就补充多少,还是要从实际出发,认真调查总结一下使用情况。有两点应当注意,一是选文还是要重视经典性和适合教学。有些当代的文章好读,学生也有兴趣,但经典性显然不够,或者不太适合教学,不一定选。因为语文教学必须培养对文化的尊严感。有些传统的选文,虽然经典,可是不太适合中学生学习,也不一定要选。
  还有,教材的结构也要充分考虑到教学,各个单元重点突出,单元与单元之间衔接也注意由浅入深,不断积累提升,反复落实基本训练。可以说现在所有新出的教材都往人文素质教育靠拢了,有的靠拢并没有脱离语文教学规律,有的就可能走得过远,把语文的含量稀释了,甚至把教学秩序打乱了。所以还是要注重教学规律。篇幅要控制一下,内容过多,课时有限,很多教师还习惯固守教材,不敢有一点儿遗漏,这就使得课时紧张的问题更显突出。好的教材应当留出老师与学生的空间,多一点弹性。
  课程评价也是修订时反复斟酌的问题。针对目前语文课程评价过分注重考试的甄别和选拔,修订稿强调应注意发挥其诊断、反馈和激励的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肯定看重考试,但也不妨多注意一下语文学习所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多作些形成性评价和综合评价。现在学生的阅读量普遍不够,可以利用评价的杠杆,把课外阅读也列入评价范围,注意考查阅读量、阅读面,以及阅读的兴趣、品位和习惯。写作教学中应重新强调对语言运用的评价,对有新意的表达多加鼓励,但不要过分追求文笔,文笔不是写作教学的第一要义。语文教学包括作文教学,主要培养表达能力,特别是书面表达能力,能写通顺、清晰的文字,这是最主要的。
  新课标强调教学的三维目标,但不是每一堂课都要落实三维。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是长期、隐性的目标,语文教育要靠熏陶,不可能在每一节课内全部落实三维。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必须相对集中,不可能完成太多。要特别注重引导阅读,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理解、感觉、体验、察悟,包括语感,主要靠大量阅读中去“涵泳”,逐步习得。如果缺少个人的阅读体验与感觉,没有个性化的阅读,而教师讲得太多、太细、太零碎,不见得好,还可能破坏那种“涵泳”的感觉。
  语文课不要过多依赖多媒体。媒体用得太多,学生图像识别能力高了,思维往拼贴式、碎片化发展,文字感觉却差了。不要忘了,文字能力是语文学习的根本。
  修订聚焦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不是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学习过程之外另加一项内容,而是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将思想情感的教育,渗透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之中,融入到课程实施的方方面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不能采用说教的方式,而是应该精心选择阅读、表达的内容,通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方式,与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
  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必须要求学生在阅读、表达的实践上下工夫,应避免围绕知识条文、概念定义耗费精力。要培养这方面的实践能力,不能光靠反复做题,学会应对考试,而是要设计各种学习活动,让学生把语言文字的运用和生活联系起来,和各种学科的学习联系起来,根据生活和学习的实际需要,在运用中真正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能力。
  强调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须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突出“实践性”、“综合性”特点。语文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语文教学可以因教师风格的差异而异彩纷呈,但是教学目标和内容都必须围绕一个核心,教学的种种举措和行为也都应该指向这个核心。
  读书是语文学习的第一要务,课程标准强调读书在语文学习和思想文化修养中的关键作用,要求高度重视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对于推荐阅读书目和诵读篇目也作了一定的调整和补充。
  应正确认识和处理“学”与“教”的关系。不能首先考虑这一课如何“讲”,那一课如何“表演”。应将学生的“如何学”放在第一位,让学生掌握这一阶段应该学到的内容,并且学到语文学习和运用的方法。
  汉字教育是这一次修订工作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错别字情况严重;书写质量普遍偏低;有的地区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字学习负担过重。这一、二两个方面的问题,既存在于中小学生之中,也存在于成人之中。
  此次课程标准修订,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关注写字姿势和习惯,注重书写的育人功能;适当降低第一、二学段识字写字量的要求。如第一学段,识字量由“1600-1800”改为“1600左右”,写字量由“800-1000”改为“800左右”。在“附录”中新增了两个字表:《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为写字教学、教材编写和教学评估等提供依据。
12
     来源:中国教育报  编辑:中考资讯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