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运用多媒体,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电教手段也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文句的印象,增强记忆力。例如:小学语文《雷雨》一课要求全文背诵,让学生按正常方式背诵,有一定的难度。如有机使用《雷雨》一课录像带,先后播放出了雷雨前、中、后的画面。学生耳闻了风、雷、雨、蝉、蛙的声音,目睹具体的场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了,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到一定程度,让学生试背,由于画面形象,声音传真,能引起学生的联想,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因此,学生便能很快地把这篇课文背出来。
4、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1)、运用多媒体的动画功能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在审美阅读中,作为审美对象的课文要引起学生的审美感受,就必须最大限度地消除认知障碍,因此,教学时巧用多媒体可以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使学生目观其形、耳闻其声,形成相应的审美心理。如《瀑布》一课,若单凭语言文字和课文插图,学生很难领会到瀑布声和形的雄伟壮丽,教学时,可利用计算机对课文相关内容进行捕捉、剪辑,制成计算机动画片,加上配乐诗朗诵。这壮观的景象、优美的乐曲、声情并茂的朗读,使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他们全神贯注地听朗读,尽情欣赏雄伟壮丽的瀑布画面,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接受了自然美的沐浴。产生了强烈的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这里多媒体的动画功能发挥了独特的优势,取得了学文、悟道、审美的三大功效。
(2)、运用多媒体的文本功能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鉴赏美的能力是指审美者凭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审美情趣,有意识地对审美对象进行观察品味,从中获得美感和教育。语文教学中审美者为学生,审美对象为教材,教者应根据语文教材语句丰富、生动形象、词义多变、富有诗情画意的特点,运用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多媒体手段,把学生带进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细细品味文章为什么美,美在何处。
如在教《燕子》这一课介绍燕子的外形时,我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处理文学信息的独特功能,把这样两段文字输进计算机:其一,全身的毛都是黑的,还有一双翅膀和一个小尾巴;其二是课文的原句,并在“乌黑发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凑”、“活泼机灵”几个词用不同颜色表示。教学时我不断将两个句子切换,让学生对比、分析、理解比喻句的作用,从而感受到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句子描绘的优美、形象,从中受到语言美的熏陶。
(3)、运用多媒体的播放功能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是在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基础上,教师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对生活的构思、加工、提练、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并通过自己的口或笔表达出来,这也是语文教学读写训练的要求。
在教学实践中教者应借助多媒体的播放功能,让学生以直观为线索进行启发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美。教学古诗《望庐山瀑布》时,在学生理解第一行诗句后,播放配有优美音乐的录像,学生边听、边看、边想。教师问:“如果你置身在这般景象中会有怎样的感觉?”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香炉峰上的团团雾气,在阳光中变成了紫色的云霞,啊,多美的景象,我仿佛漫步在烟雾缭绕的仙境中。”在让学生边看壮观的瀑布边展开丰富想象的同时,教师提问学生:“你们觉得眼前的瀑布像什么?”有的说:“瀑布从高高的山上奔腾而下,仿佛一条白色巨龙从天而降。”有的说:“这长长的瀑布像天上仙女手上挥舞的银纱,美极了。”实践表明,运用多媒体的播放功能在教学中展示美的对象,能使学生从中体验美、发现美、表达美,创造想象出一幅幅美的画面。
综上所述,灵活运用多媒体,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充分体现“寓教于乐”的思想,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培养各种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积极探索,努力寻求现代教育技术与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最佳结合点,以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