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中考资讯 > 阅读文章

“100多名学生被强制放弃参加中考”的背后 有着深层次的体制原因

阅读:77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9/4/30 16:22:43
分享到:

据网络曝料,东明100多名学生疑成绩差被强迫不能参加中考,引起媒体和社会广泛关注;菏泽市委、市政府对此事件高度重视, 立即进行了严肃查处;山东省教育厅紧接着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的紧急通知》,严禁强制初三学生放弃参加中考。

 

首先,笔者想说,这是一个国家教育政策调整不到位问题。

事实上,这样的事件全国各地每年都有发生,只不过山东菏泽东明某中学做的有点过分了些罢了,这才引发媒体关注的。这是为什么呢?问题的根子还在国家教育政策改革与调整不到位、不彻底而落下的一系列“后遗症”上。经过国家一轮又一轮优胜略汰式的教育改革,大部分的中专学校已经是销声匿迹了;剩下来的中专学校,不是苟延残喘,就是奇货可居。

 

“奇货可居”的中专学校自然是香饽饽,例如警校、电力学校等,普通初中毕业生想也不要想;而“苟延残喘”的中专学校则需要艰难地活下去,生源就是一个大问题,这类学校只有通过一些不怎么正当、不太光明的手段解决生源问题,“东明100多名初三学生强制放弃参加中考”事件,就是这种情况下的极端而又典型表现。当然,这里面必然有利益交换,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嘛!否则谁犯得着甘冒违法违规的风险,干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

 

其次、中小学、尤其是初三中考升学评价奖励机制存在大问题。

一方面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的土政策,让老师特别注意学生成绩。因为量化考核绩效政策更加侧重学生平均考试成绩的排名,把这个排名作为评价老师绩效的重中之重,并且还是采取“捆绑式”与老师的绩效工资挂钩;换句话来说吧,就是哪个学校、哪个年级、哪个班级的学生平均考试成绩排名靠前,绩效工资就高,否则绩效工资就少很多,甚至没有!为了提高平均考试成绩,所以中小学才出现了一些奇葩诡异的事情,例如“让学差生开智障证明”等;当然,对于初三,让学差生不报名参加中考,也是非常有用的“一招”!

 

另一方面中小学教师的评优评先、晋级晋职、甚至是去留问题,都取决于学生考试的平均成绩评比结果。例如笔者所在的县城中学,领导在全校教师大会上就三番五次地明确: 我们县城有6所中学,乡镇有20多所中学,作为县城中学,你的底线是确保前六,前三是优秀,四五六属于合格,否则就是不合格,连续三次不合格的老师,请自动联系学校调离!这么严峻的生存压力下,几个学差生就可以让你滚蛋,为了提高平均成绩,老师们唯有“抱团胡搞”,才能得以生存啊!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东明100多名初三学生强制放弃参加中考”事件,不是孤立现象,而是有着教改不彻底和教师评价机制不科学的深层次原因在里面。各级领导只是“一纸空文”的行政命令“严禁”,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得在根源上下功夫!

     来源:网络  编辑:majiawen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