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中考资讯 > 阅读文章

减负:“减”的背后应科学地“加”

阅读:48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8/7/28 16:52:42
分享到:

近年来,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教育部和各地教育部门不断出台减负令、禁补令,各地补课之风有所好转。其实,整治培训机构只是第一步。“减负年年喊,何时能治标又治本”?在“减负”大背景下,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更多思考如何真正、科学地“减负”。

  “减负”不等于降低课程难度、不要学生刻苦学习、让孩子无节制玩耍,而指的是减去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超出教学大纲、额外增加的“负担”。但是,正如陈宝生部长所说:“孩子要成长要成才,不付出努力、没有负担是不可能的。这个世界上没有舒舒服服轻轻松松成才成功的事例。”这就提醒我们每一位教育人主动思考:“减负”之后怎么办?孩子们该怎样去充分成长?全社会尤其是教育素养相对缺乏的父母,他们如何面对“减负”之后形成的教育空白带来的教育恐慌和焦虑?当这些问题没有看清楚、想明白的时候,我们就很可能“好心办错事”,就有可能在爱的名义下把孩子引向歧途,就会出现朱永新先生担忧的现象:学校“减负”家庭“增负”。

  基于此,笔者认为,对于“减负”,要坚定地“减”,更要科学地“加”。

  如何真正按照教育的发展规律和孩子的成长规律,增加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作业或活动,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加”在40分钟的高效课堂、孩子的兴趣引领、学校整体文化氛围的打造上,从学生的学习力和学习习惯入手,学校不断推出微课程、科技课程、研学实践课等。科学“加”的首要任务是要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加”在积极引导、介入孩子的课后活动上。比如让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安排自己放学之后的生活:读书、做手工、练书法……通过积极引导,真正从育人角度介入孩子的课后活动,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育人指导功能,让家长不再迷茫,让孩子充实成长。这是科学“加”的魅力和吸引力、生命力所在。对于学生来说,内在因素(学生自己)在不断积极成长,外在环境(教师和家长)在不断优化改进,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将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全面提升,使家长教育素养普遍提高。

  “加”在延展书本、走向生活、接触社会上,让孩子们清楚知识的逻辑,明白成长的真谛,拓展思维的视野。科学“加”的最终目标是育人,每次活动要从主题出发,设定合理的课程目标,把握活动内容的关键要素,把立德树人任务落实在具体的活动中。校内校外齐心协力,互相配合,让学生把书本上的死板知识变成能够灵活运用的能力。学生在与同伴的交往和教师、家长和社会人士的协助支持下,探究知识、发展素养、体验情感、塑造人格。

  未来是成长的方向,世界才是最好的教材。“减负”的背后是科学的“加”,这才符合认知的内在逻辑。

  “减负”不是目的,通过“减负”来真正提升教育质量、落实素质教育才是目的。以提高教育素养“减负”,不仅减轻了沉甸甸的担忧,更增强了对美好未来的信心,从根本上推动社会进步,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科学“减负”的背后是高效提质,唯有学校、社会、家庭在此理念上形成合力,方可还教育一片净土,还孩子一个真正需要的发展空间。

     来源:网络  编辑:majiawen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