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提高城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动态调整确保“西部第一”
按照国家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要求,从2008年起,成都农村公办义教段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每年统一为小学300元、初中500元。
王励中介绍,《方案》的第三大举措就是统一全市城乡公办义教段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并提高到小学700元、初中900元。新标准的实行,标志着成都率先在中西部实现了城乡统一的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最低限额标准,城乡中小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的运行保障水平将得到大幅提升。
《方案》明确,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将实行动态调整机制,每两年调整一次,确保处于“西部第一”的水平。
据介绍,成都将继续强化“市域统筹”,市级财政投入向农村倾斜,按照“支持城区、补助近郊、扶持远郊”的经费支持原则,“以市为主、分级承担,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经费分担原则,根据圈层和区(市)县实际,确定市和区(市)县合理的经费分担比例。
提升学校设施标准,实现办学条件提档升级
《方案》的第四大举措是实施中小学教室光环境改造。据介绍,去年5月,国家颁布《中小学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GB7793-2010)后,成都立即对照新标准,继上海、北京等地之后,在西部第一个实施教室光环境改造工程。改造工程将提高教室照明的设计施工规范和标准,增加对光源的规定和对教室统一眩光值、照明功率密度、维护系数的规定,使教室的采光照明设计建设更人性化,更符合现代学生成长的需要,并节约能源。根据《方案》的进度安排,全市将在今年9月1日前全部完成城乡2万余个中小学校教室的光环境改造。光环境改造充分体现了成都市委、市政府对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关心关爱和“健康第一”的素质教育理念。
《方案》的第五大举措是提升教育技术装备标准。未来3年,成都普通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将得到大幅提升,小学生均设备值达到约3600元、提高约121%,初中(含九年制学校)约3900元、提高约78%,高中约5800元、提高约119%。生均设备值的项目包括实验室(教学仪器和实验室桌凳柜)、图书(师生阅览桌凳、书柜、图书资料)、音体美(教学器材和音乐美术桌凳、柜、体育场外器械)、信息技术(师生用机、多媒体、校园网、信息管理平台)、电教系统(摄录编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广播系统、安全监控系统、视讯系统)等。新标准达到后,城乡中小学的实验教学和信息技术装备水平将跃居西部一流,接近沿海发达城市水平,能够更好地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方案》的第六大举措是改造学校运动场。由于成都尚有部分中小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校存在运动场地平整度不够、雨天积水的情况,不利于中小学生学习生活和体育锻炼。根据《方案》安排,成都将按照“突出重点、分批改造”的原则,在2014年之前完成对全市370个左右公办中小学运动场进行塑胶化改造,为学生提供安全、舒适、现代的运动场地,这也是实施学生“强身健美”计划,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