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点评:色彩撩动文思,生活充满诗意
点评人:市中考命题专家库成员、
盐城中学语文老师翟建国
【原题】
色彩,演绎亮丽的阳光,点缀明媚的自然;色彩,装饰美好的生活,扮靓诗意的人生;色彩,凝聚温馨的记忆,辉映灿烂的历史……那一抹色彩,让你打开心扉;那一抹色彩,让你驻足流连。
请以“有那样一抹色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点评:
今年的中考命题作文“有那样一抹色彩”,形式工稳,题目灵动,特点鲜明。
翟建国老师表示,今年的命题作文延续了去年的“全命题”形式,附“提示语”,不偏不怪,师生都有充分准备。独写“一抹色彩”,极易言之无物;研读提示语可以知道,写色彩只是“形”,实质内容是要借那“一抹色彩”来表达自己“打开”了怎样的“心扉”、触发了怎样的情思,又因何感悟而“驻足流连”,这考查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历史、对人生的领悟。形式上,叙事、写景乃至议论,无一不可,学生可选的空间大。打开思维,展开联想,调动所学,回顾经历,选用恰当的方式,构思、立意、成文,这个题目足够检测出学生写作能力的高低了。
“初中语文教材里有‘多彩四季’,有‘绿荷红菡萏’,有‘山山黄叶飞’,有《紫藤萝瀑布》,有《蓝蓝的威尼斯》等等,色彩从来没有缺席过。”翟建国说,用好教材,剖析文本,联系生活,进而体悟生命,这是中考作文题对我市初中教学的方向性引导。
翟建国分析道,“有那样一抹色彩”一题,富有诗意,虚实结合,耐人寻味。生命之中色彩何其之多?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考场之内,写“一抹”足够。“那样”,是彼时彼地,与此时此地有一定的距离,有距离才有反思和重新认知的时空,距离能产生美。题目及提示语激发了学生的才思,本卷作文题不仅是考题,更蕴含着诗意和生活的韵味。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还有什么题目比“有那样一抹色彩”更能彰显出学生的心境呢?
语文点评:感受传统文化,展现语文素养
点评人:盐城市初级中学语文组王娟
点评:
一年一度的中考如期而至,语文试卷也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今年中考语文试卷的结构、题型和前两年基本一致,考试范围、内容紧紧围绕盐城市《2016中考说明与训练》,题型规范,难度适中,既重点考查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又突出语文能力的运用,很好地兼顾了学业水平测试与升学选拔考试的双重功能。浏览这份试卷,会感到浓浓的“语文味”、“文化味”扑面而来。
王娟说,试卷的“语文味”体现在命题立足于语文角度,侧重于考语文、用语文。如试卷的词语理解运用、病句辨析、句子衔接、新闻拟标题、补写宣传标语、口语交际等题目都在考查学生的语文双基;再如议论文阅读中“联系自身实际,说说子女怎样才能对父母尽孝”,小说阅读中“联系实际说说酒酿王的形象在当今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等题目则从情感体验的角度考查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试卷的“文化味”则主要体现在试题的选材上。命题者围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主题进行选材命题,让学生在答题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例如“综合性学习”中,欣赏书法作品首次进入盐城语文中考试卷中,让人眼前一亮,书法是我国五千年传承下来的文化瑰宝,出卷者也许想借此引导语文教师重视书法,让书法回归课堂。再如,古诗文阅读选择的都是宋代名家名篇,阅读李清照的词《渔家傲·记梦》,可以让我们对诗人的词风能有多方面的了解;阅读苏东坡的散文和他治水的故事,则更能让我们走近这位大家,读懂其情感和品格。现代文的选材分别是《孝乃德之本》和《酒酿王》,前者弘扬了传统孝道文化,后者赞美传统手工艺者诚实守信、恪守本真的“工匠精神”。
总之,这份试卷既能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又能让学生真正展现自身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