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之重要手段,也是语文教学难点。长期以来,在作文课堂教学结构上,形成了“教师命题、指导──学生独立写作──教师自己改评”的传统训练模式。这种传统的写作训练模式已不适应新课改作学教学的要求,当然也更会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近两年来,我校语文教师在新课标关于作文教学要求的新理念下,大胆突破传统模式,进行探索和尝试,作文教学中实施“个性化”创新教学。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在应试的压力下,唯考是图,陶冶学生心灵的职责、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宗旨也常常被牺牲,作文和做人被割裂开来,至使学生在作文时也出现如下几中倾向:
一、 生在写作中往往缺乏写作真创新
所谓“创新”就是施教者要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写作的环境和发表习作的园地,尽可能为学生提供阅读和运用语言的机会,尽可能开辟学生与社会生活接触的渠道,尽可能打破狭窄的命题范围还学生自由思考真实表达的权利,尽可能将学生作文与社会写作相融合并力求打破“千文一面,众口一词”的“格式化”。以最大的宽容允许学生以自己的形式叙自己的所见所闻,发自己的所感所思,抒自己的喜怒哀乐,谈自己的真知实悟,以最大的热情引导和帮助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认识生活、理解生活、表述生活、评价生活,以最广泛的课外阅读夯实学生的写作基础,锤炼学生的写作语言,为学生能终生正确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而负责。学生大胆质疑,敢于突破旧的条条框框,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善于采用新的表达方法,具有新的风格。但事实上学生作文时往往缺乏真正自主创新,他们对一些少年作家或网络写手的模仿痕迹过于浓重,总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譬如幽默,看一两篇有意思,多了便会产生审美疲劳。而且这类文章的语言也偏于模式化,太多网络语言的旁逸斜出,使文学语言的艺术性与创造性丧失殆尽。如一学生在《老师,我想对你说》中写道:“日日返学愁更愁,老师讲野无离头,我就听到似梦游,次次批评无理由,功课多到似报仇,做野做到似捞头。”这很明显是抄网络上的语言。哪有语言创新可言!
二、学生在写作中往往缺乏创作真性情
学生作文应为青春写作,无论如何也应该有天真烂漫的气息,但由于学生“个性化”指挥下,他们往往充斥一些令我们悚然的“深刻”。剔除前面所述的模仿因素,诚如鲁迅所批评过的,他们“所感觉的范围颇为狭窄,不免咀嚼着身边的小悲欢,而且就看这小悲欢为大世界”,甚至故意用一些晦涩的语言去附会一些貌似严肃的哲学命题,并以此显出与众不同的与年轻人不符的成熟。
面对学生作文的这种“个性化”写作错误倾向,我们教师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写作教学上的做法。笔者认为“个性化”作文训练教学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必须正确认识“个性化”、“自由化”写作的内涵。
学生的“个性化”写作表现在教学上,绝不意味着教师的“不作为”,提倡自由作文,反对为文造性,也不意味着就排斥文章知识和写作技巧等。语文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量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教师在写作教学当中是有必要转变观念,摒弃那些偏于程式化的训练方式。在话题作文成为主流命题模式的今天,应多练一些具有现实性、开放性和启发性的作文命题,给学生以自由发表见解的可能空间。
二、注重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加强学生写作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了有效纠正“个性化”写作中错误倾向,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切实加强学生写作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当今中学生当中,尤其要注意思维品质深刻性、创造性、独立性的培养。所谓思维的“深刻性”,就是指思维过程中善于抓住对象的本质、规律和必然性;所谓“创造性”,就是指思维通过对已有经验和知识进行分解与组合后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成果,从而避免写作中的公式化、一般化、人云亦云、陈旧老套;所谓“独立性”是指思维过程中能独立地发现问题,独立地分析问题。中学语文课本中,除了每个单元的作文训练外,其实在课文中也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的资源,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并挖掘这一不可忽视的习作资源,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写出不同于课文的文章来。
三、注重写好“两记”,让学生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
“两记”指的是日记和读书笔记,日记写作灵活,行文自由,训练多,容量大,是提高自由写作水平的终南捷径之一,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见到的或者说所感受到的人、事、物、景、理等,只要是自己觉得有必要诉诸笔端就可以把它记下来。因为要记,学生必须对每日所见所闻,“知之尽量详,识之尽量真,思之尽量明。”天天动笔就会开阔学生的思路,积累大量词汇、语言素材,越写越熟。而且日记也是一种积累材料的过程,平时积累,作文时选择使用,“活期储蓄”,随用随取,“存”、“取”两便,作文也就无从下笔、言之无物了,只有用心把事记下来,写成日记,哪怕只是一两句话,日积月累,时间长了,就会使自己所写的日记由点到浅,由线到面形成精彩文章的“雏形”,采下一采的“劳动所得”,学生由衷地体会到写日记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