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让学生走近熟悉而又陌生的屈原

阅读:250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6/8/23 9:40:13
分享到:

  正如教参所说,若我们教师问:屈原是怎样的一位诗人?可以说所有的学生都能答出是爱国主义诗人。但再问:为何屈原是爱国主义诗人?你能否理解屈原的自沉汨罗之举?或许大多数学生都答不上来。

  由此可以见出高一学生学《离骚》有一定的困难,这一课的教学我们就要想法帮助学生走近熟悉而又陌生的屈原,去真切地体味他的心志与情怀。

  首先我们要让学生在诵读、译读基础上理出诗歌节选的脉络:

  政治理想——政治遭遇——政治态度——退隐闪念——爱国决心

  〔1—2节〕〔3—4节〕〔5—7节〕〔8—9节〕〔10—13节〕

  其次在“品味探究”中融入屈原的美政理想介绍,通过“知人论世”,感受屈原的政治处境与爱国情怀。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是节选部分的第一句话,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放在段首有什么作用?

  明确:表现了诗人的极度苦闷、难以排解的心情,为下面情绪的抒发定下了基调。

  拓展:这里表达了屈原忧国忧民的情怀。屈原的“美政”的内容之一就是民本思想:解决民生疾苦,致民与康乐之境。

  2、屈原一生“好修姱以靰羁兮”,却为什么“謇朝谇而夕替”,请从文中找出有关诗句,并分别概括出具体的原因。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琢谓余以善淫”——小人投机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君王不察

  “背绳墨背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

  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自己不愿意同流合污

  拓展:

  屈原的“美政”的内容之二:圣君贤相的政治。他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改变楚国的政治和社会的现实,使楚国强大起来。他热烈颂扬古代的圣君如尧、舜、禹、汤、后稷、文王以及齐桓、晋文和楚之三后等,热烈颂扬古代的贤臣如伊尹、傅说、吕望、周公、宁戚、箕子、介子、比干、伯夷、叔齐、伍胥及楚之子文等。光明正大,是屈原对楚怀王的最高要求。屈原主张举贤授能,反对世卿世禄;完善法度,限制特权。

  可是屈原的政治处境却异常艰难:

  (1)同周围群小冲突尖锐

  表现为变革与楚国旧贵族的矛盾。群臣妒忌贤才,肆意对屈原造谣中伤;他们投机取巧,毫无原则。

  (2)得不到楚怀王的依赖与支持

  楚怀王昏庸浅薄,经不起小人挑拨,不能采纳屈原的主张,疏远了他。

  屈原和楚王、群臣产生矛盾的根源。就是他的“美政”理想,一是“举贤授能”,也就是任人惟才,反对世卿世禄,限制旧贵族对权位的垄断。这自然会招来巨大矛盾与压力。这是导致屈原在现实中碰壁的根本原因。二是“循绳墨而不颇”,也就是要完善法度,限制旧贵族的种种特权。这同样极大地触犯了楚国旧贵族的利益。

  屈原对自身在楚国的危险处境是意识到了的,可是他是一位爱国爱民之士,他一心为国家的前途考虑,深知楚国只有改革政治,才能让楚国富强起来,才能与强秦抗衡。

  可以说,屈原不仅是爱国诗人,还是卓越的政治家与外交家。他的联齐抗秦,反对怀王入侵都是正确主张。

  屈原在楚国是孤独的。正如他所在《渔父》中的自白“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他洁身自好,决不与周围群小同流合污,并誓死坚持真理,捍卫理想。于是我们深知,他自沉汨罗表现出以死抗争的决心,更为重要的是想表白心志,以引起楚怀王的警醒与思考。可这终是愿望罢了。

  3、第一节先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第二节接着却又说“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其未远”,前后是否有矛盾?

  明确:第一节写的是诗人因正道直行,不同流合污,因而遭到小人诬陷、倾轧,君主是非不分,疏远了他。虽然遭到来自方方面面的沉重打击,但他心志弥坚,毫无变通、退缩的念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等就是对这种心志的表白。第二节里写诗人打算全身而退,高洁自守,不再在政治活动中积极进取,谋求变革。“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是就在政治活动中的进退来说的,并不意味着诗人就此放弃操守。因此,前后并不矛盾。

  再次,综合思考,《离骚》塑造了怎样一位诗人形象。

  明确:忧国忧、正道直行、献身理想的爱国诗人。

  提示学生从“外在形象”和“思想性格”两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外在形象:“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高洁美好

  思想性格:

  “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与追曲兮”——主张法制

  “哀民生之多艰”——关注民生,重视人民的利益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追求真理,义无反顾,卓绝不屈

  这就是屈原的伟大,身处厄境,也“不坠青云之志”,最终以死表白心志。

  最后,以“我谈屈原之死”为题,写一感悟性随笔。

     来源:网络  编辑:majiawen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