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简约与缜密 优化阅读层次-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学内容确定

阅读:221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6/8/23 9:18:50
分享到:

  教学设计追求新意无可非厚,但当前教学设计繁杂的倾向却也日趋明显,有必要借助“简约主义”加以矫正。“简约”不能与“简单”划等号,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结构的设计至关紧要。教学优化层次是教学有效性的手段,最为基础的环节就是阅读,所以简约与缜密是开展语文阅读教学优化层次关节点。从教学内容的取舍角度看,《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豪放词,品读词中“淘”“穿”“拍”“卷”等词语蕴涵的意义,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感悟旷达豪放的胸襟,回归语文的语言教学,简约的目的是实用而非装饰,服从实用的价值。从教学结构设计角度看,简约不等于粗略,简约的目的在于剔除繁冗的修饰,用最经济的手段取得实效,此设计以“营造课堂气氛”“入情:激发情感”“内怿:体验情感”“讨源:神交作者”“神悟:发现自我”几个环节入手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以简驭繁,缜密精致,拓展阅读事业,拓展学生自读空间。

  【教材分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苏轼词两首”作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怀。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教学目标】

  1、知识教育目标

  品读词中“淘”“穿”“拍”“卷”等词语蕴涵的意义,酝酿豪放的情感;品词的意境,悟词的情韵。

  2、能力培养目标

  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

  3、情感渗透目标

  旷达豪放的胸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从词句入手,品味炼字炼句的妙处,感悟豪放艺术特点,

  2、教学难点:体悟作者旷达豪放的胸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学情分析】

  1、学习特点:学习对象为高一学生,对学习资源利用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与综合能力较低,但富有朝气且对本课学习有浓厚兴趣。

  2、学习习惯:知识面仍较为狭隘,习惯于教师满堂灌式的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

  3、学习交往:多表现为个别化学习,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交流与协同讨论学习机会很少。

  【学法指导】

  采用“诵读-品味-感悟”式教学。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优美,感情浓厚,境界开阔,应引导学生诵读,品味语言,感悟意境,特别是抒情部分要细心玩味。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营造课堂气氛

  (课前三分钟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歌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导引:刚才我所播放的歌曲应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在前奏部分,我们首先听到的是战争前的鼓角争鸣,这样的歌曲我们自然而然就联想到三国这个充满纷争的时代,是个乱世。但乱世容易产生英雄,也因此就留下了很多英雄事迹可以让后来人来品评。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开讲以来最为火热,其中《易中天品三国》对三国人物给予了品评。

  你们最欣赏哪一位英雄呢?(学生自由发言)(张飞:勇猛豪爽、天真鲁莽;赵云:忠肝义胆、武艺超群;黄忠:老当益壮、献身精神;周瑜:年轻有为、足智多谋)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英雄,而苏轼最欣赏的又是谁呢?(周瑜)三国时代涌现出这么多的英雄人物,为什么苏轼偏偏就对周瑜情有独钟呢?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在文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吧。(板书课题:《念奴娇·赤壁怀古》)

  ◆入情:激发情感——体会豪放之情(学生互动:诵读,蕴情感)

  1、在读中赏: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词一遍,了解大意。

  ①学生自由诵读一遍。

  ②抽一个学生诵读。(教师从“豪放、浑厚”进行评价)

  2、在赏中读:请大家听本词录音朗读,体会这首词的磅礴气势。(CAI播放全词激情朗读,学生感受意境。)

  ①诵读点拨:这首词历来被称做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作者对历史上这场战争的向往和对英雄的景仰;最后的感慨语尽管含有消极情绪,也应读得洒脱,不要当作低调处理。豪放派的文章应该读得高亢激昂、铿锵有力。

  ②节奏感:四字句2/2;五字句2/3;六字句2/4。

  师述:经过刚才的朗读,大家感受到这首词的基本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豪放)。苏轼是如何体现出这股豪放的,我们后头见分晓。(板书:如何体现豪放的精神?)

  ◆内怿:体验情感——解读作者情怀(学生互动:品读,感悟写景咏史之妙)

  (一)析——写景片段美读,品词佳妙,感受豪放之美。

  学生齐读文章的写景片段(上阙)

  1、问:上阙描写了赤壁古战场怎样的景色?或你脑海中的意境,它的特点是怎样的?请用一个精炼的词或词组来概括。

  讨论明确:雄浑、壮阔,撼人心魄,气势恢宏、磅礴、似有气吞天下之势等等。(答案不求完全统一,意思接近即可。)

  2、问:我们没有亲眼目睹赤壁的壮观,但却能感受到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来。你觉得上阙中哪些词用得很有味道,为什么?(学生思考,交流)

  讨论明确:(PPT显示)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四个词——淘、穿、拍、卷。

  师述:“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得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寥寥数笔便勾画了它的雄奇壮丽,令人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为下片追怀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

  (二)品——体味咏史片段,悟句胜境,品味怀古之美。

  1、导引:古战场到如今也算是一个旅游景点了,根据作者的介绍,如果让你们为之拍一个宣传片,你们会怎样安排镜头呢?(学生发言,教师再作如下陈述)

  先来大处的景,大江汹涌奔腾,然后镜头往前移,目标慢慢缩小,看到了陡峭的山崖散乱地直刺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搏击着江岸,滔滔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江水奔马轰雷,十分惊心动魄。如果我们为之配上台词的话,就可以用“大江东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如画的江山透着非凡的气势,有“天风海雨逼人”之感。

  2、导引:好了,舞台布置完毕,序幕拉开,背景就是如画的江山。追光灯亮起来了,照在了哪里啊?(豪杰。打在了周瑜身上,主人公出场了)这个周瑜怎么样啊?我们一起来读一下有关周瑜的片段:(PPT显示)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3、教师提示性设问:“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大家考虑,这个地方能不能改成“周瑜赤壁”?为什么?

  (不能,“周郎”给人一种年轻的感觉。“郎”字,显得特别年轻潇洒。)

  4、“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我们能否把“公瑾”换成“周郎”,能否把“初嫁”换成“出嫁”?

  (不能换。公瑾是字,这里带着尊敬的态度去写。而且再用“周郎”就与前面重复了。初嫁,是刚刚出嫁,而“出嫁”则没有这种刚出嫁的意思。有句话,新婚燕尔!这里就突出强调小乔的年轻,刚刚嫁给周瑜,周瑜还在度蜜月呢!如果用“出嫁”,那就体现不出是小乔,而是老乔了。)

  可是,我要告诉大家,这里,苏轼是真的“错”了,在指挥赤壁之战的时候,小乔并不是刚刚嫁给周瑜,而是已经嫁给周瑜十年了。赤壁之战是建安十三年发生,而小乔嫁给周瑜是建安三年。已经真的不是小乔,的确是老乔了。大家再思考一下,此处,苏轼恐怕不是真的不知道小乔已经嫁给周瑜十年了,那么,苏轼为什么非得那样写不可呢?这样,教师在引导中使学生理解——为什么苏轼偏偏用“风流人物”,而不用“英雄人物”?

  (在苏轼心目中,只会冲冲杀杀的,不能算作“风流人物”,“风流人物”须得有儿女情长。正如同学所说,懂得感情,懂得爱情,他不仅仅是勇武有力;“风流人物”不但要有武胆,还得要有柔肠。如果说,美女陪衬英雄,也不能说错。所以,苏轼这里故意把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战,跟十年前的周瑜的燕尔新婚放在一块来写,突出自己所敬佩所向往的周瑜“风流人物”那“儿女情长”的一面。)

  师述:“英雄人物”似乎只让人们想到了英勇顽强、刚毅果决、坚忍不拔,那样一种豪气,一种气概。就如同词中四字写英雄气概。

  5、追问:哪四字?(“雄姿英发”。)

  “雄姿英发”描写的又是风流人物的另一面,即英雄气概的一面。那么“羽扇纶巾”说的是“风流人物”的哪一面呢?

     来源:网络  编辑:majiawen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