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在四川的高校语文教学专家中,张伟算是真正有内力与影响的。笔者与他从没谋面,但看过他的讲座稿。现分享如下,供大家借鉴与思考。
一、语文教学法的改革困境:“外源”与“内生”的异位
●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形成过程是学习主体不断内生的过程(语言、思维、审美、文化)
●语文教学法:最有意义的语文教学法是不断促进语文素养内生的教学法
●现有语文教学法:“外源”多于“内生”
●一线教学改革:有“内生”取向,但缺乏整体建构(理论与实践;局部环节与整体设计;模型与变式;方法与案例……)
二、“内生”不足的语文教学:使母语丧失了母语的效能
●现象
以练代教;以考代育;被动学习;教学疲软
●弊端
忽略“工具”特性,语文“无用”
忽略“人文”特性,发展“无力”
忽略持久“增值”,成功“无望”
忽略“内生”评价,激励“无效”
三、教学法的深度改革:从“外源”到“内生”
(一)语文教学法深度改革的基本取向
回到语文素养形成的根子上研究教学法改革:
●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在的、鲜活的、有价值的生长;
●从散碎、粗浅、混乱、被动、异化的外源式语文教学走向本真高效的内生式语文教学
(二)“内生式语文教学法”需要突破的实践难点
●如何缩短距离
语文与学生;语文本质与语文实践;语文的理想功能与语文教学的现实成果
●如何走向深处
唤醒、转化、创生
●如何培育“全人”
精神高度;灵魂张力;现实力度;语言敏感度与实现程度
(三)“内生式语文教学法”的实践主张
●把语文素养的发展过程还给学生
●把学习活动中的自主转化与创生还给语文素养的发展过程。
●把“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还给常态化的语文学习活动。
(四)“内生式语文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目前的探索主要集中在“内生式阅读”这一大板块上。已尝试了两条基本路径:
●在单篇阅读教学的改革中促进“内生”
●在单元阅读教学的改革中促进“内生”
1.单篇阅读的教学改革
从散碎、形式化的技巧性学习走向内涵解读、生成与建构,在“言、文、人”的整合中促进“内生”。
2.单元阅读的教学改革
从单篇阅读走向单元阅读,在“专题、篇章、点位”的多维共进中促进“内生”。
●专题的“两维”整合。在单元专题中整合工具性与人文性,实现工具性、人文性与阅读者的“整体内生”。
●篇章的“三文”互生。促进篇章之间文意、文脉、文化“三文”互生,实现单篇、单元与阅读者的“综合内生”。
●点位的“三度”开掘。在深度、广度、美度三个方面发掘文本(章)价值,促进阅读与生命的深度链接,实现“深度内生”。
强化内生式阅读的保障
1.学生
强化四个能力点,提高“发现”“生长”“迁移”和“递升”的能力
2.教师
促进阅读内生的“点灯人”与“引路人”
四、下一步我们做什么
推进基于“内生式学习”的语文教学整体改革
●“内生式写作”的主张、思路与实践
●“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整合内生的主张、思路与实践
●“课内”与“课外”互动内生的主张、思路与实践
●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测试评价一体化内生的主张、思路与实践
●走到方法的背后去,建构“内生式语文教学法”的理论与知识框架……
语文教学法的深度改革,是为了更好地承担母语教育的使命,实现母语教学的价值与功能。
任何教学方法的变革,都是为了更好地提升施教内容的价值,提升施教对象的发展质量,如果失去了“内生”的不懈追求,我们的方法变革只能是“有益于一时,而无法有益于一世”,这样的方法变革,虽有短暂的辉煌或喧嚣,也难免终身的遗憾与肤浅。
基于这一思考,我们将语文教学法的深度改革和“内生”结合了起来,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将一直探索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