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 在三帆中学,随手打开一名初三生的改错本,每道错题除了有学生的修改记录,还有老师每次的评语。为让学生减负,学校针对学生作业,从上学期期末就提出了“留必收、收必改、改必评、评必补”的措施,让每位学生受益。
上初三后,学生间的学习差距逐渐增大,如果老师只留同样一份作业,有的学生能完成得又快又好,但不能满足对知识的复习和巩固;而有的学生用一个晚上也不能很好完成。这样的反差就需要老师在留作业时将作业分层、筛选,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留出不同作业。
初三年级侯老师说,对于学校的初三生,每科老师给学生留的作业每天不能超过半个小时,这样的作业量不算多。这份作业老师收走后,会给学生留下第一遍的批改评语,这个评语绝不是几个对钩或是一个“阅”字,而是更详细的意见。学生拿到作业必须改错,这就是“收必改”。学生改完之后交给老师,老师还要再次反馈意见,做到“改必评”。如果老师发现学生对这个知识掌握得仍不好,还要单独给他补习,完成“评必补”。这样不但对学生的作业量有了控制,老师经过筛选后留出的作业也更有针对性。寒暑假,学校老师还会为学生作出具体的学习指导和时间分配,如在这个寒假,学校规定每个学科的作业量不超过40分钟,而且只留了10天的量。
学校教学处李主任表示,这项工作开展以来,学生的课业负担明显减轻了,作业比以前更有针对性,老师不但能用作业有效地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能在批改中与学生“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