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活动课教学原则初探

阅读:351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1/4 13:57:17
分享到:
活动课程是素质教育进程中游离于学科课程的一项教育教学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素质的重要课程,它在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运用知识水平,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
众所周知,学生智能的发展离不开活动,学生只有在活动中才能把知识转化成能力,学科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侧重于理论认识和知识的掌握;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活动课着眼于行为养成和技能训练,更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良好途径;忽视了活动课就谈不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99年秋,全国中语学会年会在天津重点中学推出的两节研究课都是活动课课型;全国发行量最大的《语文报》推出的“语文活动训练设计”,立即得到全国教师和专家的热烈欢迎。这些教改的前沿信息,足以证明活动课的重要性,也为活动课勾画出了广阔的前景。
我们应该根据中小学学生好动、好胜、好奇、好学的特点,结合学科课程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优秀的活动课,让他们在活动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把知识转为技能,为此,笔者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使学生得法于文科课程,得益于活动课程,笔者认为无论是在活动课方案的设计方面,还是组织活动课的实施方面,都应遵循“五性”原则,符合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使学生人人参与,个个发展;才可能依照兴趣培养特长。现将此原则分述后,请同行们赐教。
一、坚持自主性原则
在活动课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特长,树立自尊、自信的观念,确认自己的价值。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并不是不要教师的正确指导,而是要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诱导学生发挥更大的积极性、主动性。
在班务工作中,我曾组织学生开展一次以“优秀学生素质”为活动课内容的社会调查活动。整个活动分两个步骤完成:第一步,让学生步入社会,了解身边的2-3个优秀学生情况,做好调查情况记录;然后归纳整理,当然,活动前,教师应给予适当指导;让学生明白应从哪些方面去调查了解,这样就能做到有的放矢,避免调查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第二步,全班同学针对各自调查的情况展开讨论,归纳出相同的内容,斟酌不同的内容,教师加以引导,最后归纳10条“优秀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在整个活动中,学生始终起着主体作用,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什么样的学生才算优秀学生,自己应从哪些去努力才能成为优秀学生,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让学生悟出了如何才能成为优秀学生的一些道理。
二、坚持实践性原则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没有人的实践,客观存在着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是不会自动地反映到人们头脑中去的,客观事物只有成为实践活动的对象,才成为认识的对象。
人的知识,才能也不例外,都是从实践中来的,根据没有什么“生而知之”的天才。毛泽东同志说:“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正,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据客观上社会实践活动的结果如何而定。”由此足见实践的重要性,而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文化知识,这些书本上的东西,理该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认知印象,并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在中小学的学科课程中,有不少学科的知识内容都符合实践性原则,将其寓于活动之中,真是一举两得,特别是中学物理教学,好些皆可设计成活动课课型,让学生把学到的一些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去,既加深所学知识的印象,又培养了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坚持独创性原则
所谓“独创性”是指鼓励学生在活动中有所创见,别出心裁。倘若在活动中能够把握这一点,有意识有目的给学生留下较大的思维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分析与判断能力,还能促进学生求知欲与创造力的发展,加速学生认知能力和迁移能力的发展。
在中小学美术课的教学中亦可多设计一些活动课,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倘若让学生制作手工艺品——“毛驴”时,引导学生区别毛驴和其它一些动物不同特征,使学生抓住不常见的毛驴之特点。然后再让学生想象跟生活接近的马、牛、羊等的生活情态和不同表现,这就给学生留下较大的思维空间和创造空间,使他们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制作出姿态万千、表现各异的毛驴,自然就避免了千篇一律的制作模样,从而使他们的认知能力、创造能力、迁移能力等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四、坚持探索性原则
在活动中,我们要提倡大胆质疑,勇于向新的领域探索,多方寻求答案,达到异曲同工之妙。
素质教育认为,以往教育过于保守,采用的教育方式、方法中又多数是适应性的。学生在现行环境下运用以往的知识、技能、经验去解决新问题时往往缺乏探索创新精神,我们应该教育学生不要满足于书本上或生活中所给予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新事物,形成新概念,掌握新工具去解决前人尚未解决的问题,让他们认识到任何一种科学结论都是有条件的,一旦条件变化了,结论也会变化。因此,中小学阶段,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探索意识,组织学生在活动中有目的、有步骤的去探索新的东西,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和途径,使学生的探索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五、坚持适应性原则
活动课的设计应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不能加重学生的负担。学校、班级在设计活动课实施方案时,都应据学校自身的传统和力量,加之学生素质情况来规划、设置活动课的形式,力求做到活动的健康性、参与的广泛性,只有这样,才容易把活动课搞得既生动活泼,又绚丽多姿。
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活动课有着广阔的天地。在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中在活动设计和实施中我相信教师们只要充分发挥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力求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独创性、探索性和坚持活动的实践性、适应性等原则,将会设计出许多的优秀活动方案,使活动课更加丰富多彩;这样不仅加强了以学科课程为主的互补和延伸,使各学科课程实现了最佳组织,还为培养学生良好素质、推进素质教育作出了贡献,岂不美哉!乐哉!
 
     来源:网络  编辑:xuyunso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