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轻松备考 > 阅读文章

北京小升初择校费每年创收15亿 校长自由支配

阅读:832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1/12/12 11:52:04
分享到:

巨额花销后,最终结果未必理想。以海淀区为例,2010年海淀区的七大名校对应的坑班106个,按每班50人计,总人数达5000多人,点招人数共计560人,约10%

推优和特长生是小升初中最名正言顺的择校渠道,也最具操作空间。两种方式同样投入不菲,艺术特长生,一节钢琴课、声乐科,少则五六百,多则上千。

上述方式都是累孩子累家长的方式。而真正的VIP通道,则是共建模式。共建一般是指国家机关、大型企事业单位与重点学校通过合作共建,满足本部门职工子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实际操作中,共建单位或利用公共资源给学校额外投入,或职工自负费用,以共建名义统一给学校。这也被认为是典型的以权择校

此模式被认为是最能为学校带来稳定的收入来源。

一些优质中学共建单位可达十数个。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调研中,北京八中共建生占录取学生的比例达17%。作为国资委所属的大型国企,北京市外企服务总公司的共建学校,涵盖了东城、西城、海淀、朝阳的多所热门中学。

在这些方式之外,还存在一个条子生条子生也被称为对教育公平损害最大的一个方式。目前一些重点中学这类生源占到当年招生人数的8%-10%左右。以致有名校不得不在每年开学前,设立条子办,专门处理此类事项。

在择校竞争最为激烈的东城、西城、海淀,电脑派位外的众多择校方式入学比例已达52%

北京市早在1994年推行小升初基本就近入学政策时制定的目标,提出择优生要从严控制比例,一般不可超过3%5%为宜

12
     来源:红网(长沙)  编辑:roni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