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轻松备考 > 阅读文章

习近平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讲话系列解读五

阅读:374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5/1/3 11:43:18
分享到:

  作者:刘芳

  中华民族历来有崇德重德、尚德倡德的传统。这一传统,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滋养了惊天启迪的伟大民族精神,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因而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营养和强大动力。常言说,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说的就是崇德修身无论对个人还是对整个国家、整个民族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习近平同志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的重要讲话指出:“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而“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今天,坚守我们的价值体系,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就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地崇德修身、修身养性。

  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对于立身做人、成就事业非常重要。人格魅力说到底就是“德”的影响力和感召力。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只有把修德养性作为终生必修课,才能不断提高思想境界、丰富精神世界,形成高尚情操,以人格魅力铸就事业丰碑、创造人生辉煌,赢得人们尊重和爱戴。

  然而,当前面临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想相互碰撞,相互激荡,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多样多变的复杂态势,思想道德防线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和侵染。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失范、行为失信,销蚀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信任,严重危害着社会与人际和谐。因此,在全社会开展崇德向善、全民修身行动,既是一项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也是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诉求。习近平同志今年在上海考察时指出:“要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个人都能感知它、领悟它,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面向全社会做好这项工作。”

  习近平同志的这一讲话,既指明了崇德修身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契合性,也明确了当前崇德修身的重点内容和目标指向性。当前,在全社会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尤其应当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上下功夫、用气力、见成效。

12
     来源:网络  编辑:xueshan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