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中考资讯 > 阅读文章

二、调查称新课改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在高中成效最差

阅读:645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1/12/2 20:00:07
分享到:

新课改后教学难度加大,学生课业负担加重

新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要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状,减轻学生负担,推行素质教育,这也是社会公众对新课改所寄予的期望。那么,10年来这个目标实现得如何?

在对繁、难、偏、旧的课程内容的改变上,21.7%的教师认为有改变40.3%的教师认为差不多,还有25%的教师认为比过去更难了。另外,有高达73%的老师认同新课改后学科知识体系不够系统,教学难度加大的观点。

安徽一位英语教师提出自己的具体意见:要减轻学生负担,我认为应该删减课本内容,如英语课本后面的生词量太多,我们农村学生接受不了,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果每册书删掉12个单元,学生负担就轻了。

在减轻学生负担,促进素质教育的目标上,有47%的教师认为新课改之后学生的课业负担反而加重了,34.2%的教师认为与以前相比差不多,仅有8.5%的教师认为有所减轻。对于新课改是否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开展的提问,11%的教师认为促进很大41.3%的教师认为有一点促进,两者共计52.3%;此外,认为效果不明显的为31%,认为应试教育更加严重的为16.7%。这些数据显示,城乡中小学教师对新课改促进素质教育开展的认同度不是太高。

新课改在高中成效最差

调查显示,新课改在城乡之间、中学和小学之间均存在较大差异。有62%的老师基本认同新课改在城市还可以,问题主要是在农村学校的观点。有部分教师反映新课改之后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加大,对教材的适应难度较大。

对于不同学段,教师们认为小学的新课改开展最好,其次是初中,高中的成效较差。

关于新课改实施中主要问题的回答,认为评价和考试没有变居第一位、教育资源不足居第二位、师资培训跟不上居第三。教师能力不足、领导工作不力、推进速度过快等,都是影响新课改实施的重要因素。教师矛头指向的主要是高考(微博)制度,认为高考制度不改革,素质教育缺乏外部环境,新课改理念就很难实现。而农村教师更多关注资源不足和缺乏师资培训的状况。

新课改应当探索自下而上的推进方式

对于影响亿万青少年的课程改革而言,10年是一个重要节点。课程改革应该成为上下互动和相互调适的过程。”21世纪教育研究院研究员王丽在完成问卷整理后最大的感觉是,课程改革很难用成功失败这样的传统二元思维来评价,教师对新课改总体评价较低,与新课改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及配套机制密切相关,尤其是制约新课改实施的最大瓶颈——高考体制,这是新课改本身无法解决的问题。

王丽认为,目前新课改采取的主要是自上而下行政动员的方式。下一阶段的改革,是否可以探索以学校改革为主的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推进之路,从而使课改真正成为促进学校变革的内在动力,政府则以提供教师培训、资金支持等有效支撑为主,建立相应的配套机制、有效的反馈和评价机制,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改革策略。本报记者 李新玲

     来源:中国青年报(北京)  编辑:roni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