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中考资讯 > 阅读文章

中考作文评分标准解读:中心应明确 选材须恰当

阅读:804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1/12/2 19:40:22
分享到:

新闻晚报讯  在各地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都比较强调作文的中心与选材。在实际阅卷过程中,对中心明确和选材新颖的作文,都会给比较高的分数,这也顺应了作文的功能指向和课程标准对作文的要求,上海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也明确提出了中心明确,恰当选材的要求。

中考作文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就是戴着镣铐的舞蹈,我们在追求一定的创作个性的同时,又要在中心与选材上,自觉遵守一定的评判标准,真正写出有思考、有内容、值得一读的文章来。

中考作文要达到中心明确,选材恰当这个要求,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审题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

近几年来,上海市语文中考作文命题都不给学生设置理解障碍,但即便如此,错误理解标题的现象在考场中还时有发生。实际上,正确把握标题,就是正确筛选出标题处的关键信息。 2008年作文题 “我眼中的色彩2009学海中游泳2010 “黑板上的记忆2011悄悄地提醒,这几个题目实际上是典型的偏正结构短语,由修饰性成分我眼中学海中黑板上悄悄地和中心词色彩游泳记忆提醒构成,重点在中心词而不在于那些修饰性成分。如果考生过分拘泥于修饰性成分而忽视了中心词,就容易产生偏题的现象。以黑板上的记忆这个题目为例,许多考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过分关注修饰性成分黑板上,以致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好像这个命题一定要写关于学习的题材,结果导致千篇一律。实际上这里的记忆两字才是关键,黑板只不过是记忆的一种载体,而不是记忆本身,这个作文题目要考生写的不是黑板,而是黑板后面的故事。也就是说,作文题不应被解读为关于黑板的记忆,而应被解读为黑板上留下的记忆黑板只是一种切入话题的由头,一旦切入进去,学生就可以放手写去,不必处处顾忌黑板,只要在内容上与黑板这个词保持若即若离,藕断丝连的关系即可。

迅速入题,避免冗长

要想迅速入题,一方面必须注意观察和积累生活经验,另外,必须明确写作重点,一件事有许多环节,究竟哪个要重点展开,哪个要一笔带过,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否则就会在写作过程中出现脚踩西瓜皮的现象。

下面,我们来看看《我身边的幸福》的开篇部分。

在一个普通的日子里,我照常在学校里上课。可谁知到了下午,天公就翻脸了,天气顿时由晴转阴。过了一会儿,天越来越暗了,我觉得天公就像一个恶魔,正慢慢地靠近地球,试图把地球吞噬了。此时,外面开始下雨了,还时不时的闪电打雷,我看到有些同学听到雷声后有点害怕,而我却坐在位置上担心放学回家的问题。

放学时,外面的雨已如牛毛般地倾盆而下。同学们的家长陆陆续续地来接自己的孩子回家,看着他们一个一个都回家了,我有点无助,心想:唉,我怎么就这么倒霉那,爸爸妈妈都有事出差,根本就不会来接我。老天爷也真是不给面子啊,偏偏要在这时下雨。唉!我在座位上叹着气。

节选的是这篇作文的第23两段,这部分内容交代了事情的起因,固然不能完全省略,但是也不应当在这里花费如此多的笔墨,本文字数为807,而这两段文字字数竟多达272字,超过全文总篇幅的1/3。这部分内容挤占了第3段核心内容篇幅,关键是费了这么多笔墨,对中心的表现几乎起不到任何作用。这种对次要内容的过分铺陈和对主要内容的延宕,一方面当然是学生写作能力欠缺的表现,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学生对写作的恐惧。本来核心内容应该是最能表现学生写作水平的舞台,现在学生非但没有迫不及待地拉开帷幕让好戏上演反而在次要场景上犹豫徘徊,这恰恰反映出学生潜意识中对作文的恐惧及对自己写作能力的不自信。

12
     来源:来源: 新闻晚报(上海)  编辑:roni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