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轻松备考 > 阅读文章

九年级中考复习计划

阅读:140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4/10/28 16:52:27
分享到:
一、第一轮复习 
1、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 
1)过记忆关。必须做到牢记记准所有的公式、定理等,没有准确无误的记忆,就不可能有好的结果。 
2)过基本方法关。如,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3)过基本技能关。如给一个题,你能找到了它的解题方法,也就是知道了用什么办法,这时就是说具备了解这个题的技能。 
基本宗旨是: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了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可将代数部分分为六个单元: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初步等。将几何部分分为六个单元,几何基本概念、相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相似三角形,圆等。
2、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必须扎扎实实地务实基础,今年中考题难:中:易=1:2:7,基础分占总分15070%,因此使每个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都能达到理解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2)中考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必须深钻教材,决不能脱离课本。 
3)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大练习量是相对而言的,它不是盲目的大,也不是盲目的练。而是有针对性的,典型性,从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 
4)注意气候,第一轮复习是冬、春两季,大家都知道,冬春季是学习的黄金季节,五月份之后,天气酷热,会一定程度影响学习。 
5)定期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及时反馈。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中考全科学习资料汇总 语文 数学 英语 免费课程
  的问题,应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办法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6)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即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复习效率。课堂复习教学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快反馈的方法。 
7)注意思想教育,不断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成功。 
8)应注重对尖子生的培养,在他们解题过程中要求他们尽量走捷径,出奇招,有创意,注重逻辑关系,力求解体完整完美,以提高中考优秀率,对于接受能力好的同学,课外适当的开展兴趣小组,培养解题技巧,提高灵活度。 
二、第二轮复习(五月份) 1、第二轮复习的形式 
如果说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是重点,侧重双基训练,那么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第二轮复习的时间相对集中,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拔高,适当增加难度;第二轮复习重点突出,主要集中在热点、难点、重点内容上,特别是重点;注意数学思想的形式和数学方法的掌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可进行专题复习,如方程型综合问题应用型的函数题不等式应用题统计类的应用题几何综合问题探索型应用题开放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问题以便学生熟悉,适应这类题型。
2、第二轮复习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第二轮不再以节、章、单元为单位,而是以专题为单位。2)专题的划分要合理。 
3)专题的选择要准,安排时间要合理。专题选得准不准,主要取决于对教学大纲(以及课程标准)和中考题的研究。专题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专题要有针对性,围绕热点、难点、重点特别是重要必考内容选定专题;根据专题的特点安排时间,重要处要狠下功夫,不惜浪费时间,舍得投入精力。 
4)注重解体后的反思. 
5)以题代知识,由于第二轮的特殊性,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远离了基础知识遗忘现象,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以题代知识。 
6)专题复习的适当拔高,专题复习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是第二轮复习的特点决定的,没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能力是很难提高的,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是第二轮复习的任务,但是要兼顾各种因素把握一个度。 
7)专题复习的重点是揭示思维过程。不能加大学生的练习量,更不能把学生推进题海,不能急于赶进度,在这里赶进度,是产生糊涂阵的主要原因。 
8)注重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三、第三轮复习(六月份) 
1、第三轮复习的形式是模拟中考的综合拉练,查漏补缺,这好比是一个建筑工地的验收阶段,考前练兵。研究历年的中考题,训练答题技巧,考场心态,临场发挥的能力等。 
2、第三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模拟题必须要有模拟的特点,时间的安排,题量的多少,低中高档题的比例,总体难度的控制等要切近中考题。 
2)模拟题的设计要有梯度,立足中考又要高于中考。3)批阅要及时,趁热打铁,切忌连考两份。 
4)平分要狠,可得可不得的分不得,答案错了的题尽量不得分,让苛刻的评分教育学生,既然会就不要丢分。 
5)给特殊的题加评语。某几个题只有个别学生出错,这样的题不能在占用课堂上的时间,个别学生的问题,就在试卷上以的形式给予讲解。 
6)详细统计边缘生的十分情况,这是课堂讲评内容的主要依据。因为边缘生的学习情况既有代表性,又是提高班级成绩的关键,课堂上应该讲的是边缘生出错较集中的题,统计就是关键的环节。 
7)归纳学生知识的遗漏点,为查漏补缺积累素材。 
8)处理好讲评与考试的关系。每份题一般是两节课时间考试,4节课时间讲评,也就是说一份题需要4节课的讲评时间。 
9)选准要讲的题,要少,要精,要有很强的针对性,选择的依据是边缘生的失分情况,一般有三分之一的边缘生出错的题,课堂上才能讲。 
10)立足一个字,一个题一旦决定要讲,一要讲透,二要展开,三要跟上足够量的跟踪练习题,四要以题代知识。切切忌面面俱到式讲评。 
11)留给学生一定的纠错和消化时间。教师讲过的内容,学生要整理下来,教师没讲的,自己解错的题要纠错;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要再记忆再巩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解决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 
12)适当的解放学生,特别是在时间的安排上。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考考,几乎所有的学生身心都会感到疲劳,如果把这种疲劳的状态带进中考考场,那肯定是个较差的结果。但是要注意,解放不是放纵,必须保证学生有个适度紧张的精神状态。 
13)调节学生的生物钟,尽量把学习、思考的时间调整得与中考答卷时间相吻合。 
14)心态和信心调整,这是每位教师的责任,此时此刻信心的作用变为了最大。
     来源:网络  编辑:stephen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