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融雪剂主要分为两大类
目前国内外普遍将融雪剂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醋酸钾为主要成分的有机融雪剂,虽然这一类融雪剂融雪效果好,没有什么腐蚀损害,但它的价格太高,一般只适用于机场等地。而另一类则是氯盐类融雪剂,包括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氯化钾等,通称作“化冰盐”。它的优点是便宜,价格仅相当于有机类融雪剂的1/10,但它对大型公共基础设施的腐蚀是很严重的。
二、融雪剂的使用
融雪剂使用一般有雪前喷洒和雪后喷洒两种方法。
雪前施用融雪剂,可以防止雪降落后结冰于路面,是除雪方法的新潮流。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成倍地节省融雪剂的使用量,加快除雪速度,减少对交通的影响。
雪后施用融雪剂是传统方法,也是常用方法。雪后喷洒融雪剂的施用量要根据降雪类型,雪量的大小和天气状况等等条件决定。为了避免浪费,可以先用扫雪机将路面积雪除去一部分,然后喷洒融雪剂,这样就可以大大节省成本。根据除雪区域采用不同的融雪剂。可以在普通道路泼洒一般的融雪剂:立交桥上泼洒有缓蚀剂的融雪剂,在郊区道路和高速公路可以撒粉末状的氯化钙融雪,避免结晶使路面打滑。融雪剂与除雪机械合用。
此外,还常往路面上撒煤渣,一是为了增加磨擦力。煤渣撒在路面上,磨擦力增大了,汽车和人在路面上走就不那么滑了。另外,煤渣容易吸热,往雪上撒煤渣,雪就化得快了,太阳一晒,路面干得也快。
三、融雪剂的作用原理
简单地说,融雪剂的作用原理是利用盐水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的特点,实际上雪是在不断融化和凝固的,只不过二者速度相等,处于一种平衡状态,撒上盐以后,雪周围的水就便成盐水,但又未能凝固,这样雪就会不断融化,并会越来越少了。
深入一点说,溶解是一个物理化学过程,当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后,溶液的性质已不同于原来的溶质和溶剂。溶液的某些性质与溶质的本性有关,如颜色、导电性等。但是溶液的另一类性质,如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及渗透压,只与溶液中溶质粒子的浓度有关,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由于这类性质的变化,只适用于稀溶液,称为稀溶液的依数性,如化冰盐的水溶液的凝固点随着盐的浓度增加而降低,一直降低到冰盐合晶点,稀溶液的凝固点、沸点具有依数性,它与每1000克溶剂中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的值有关,每上升1mol/1000g水,凝固点下降大约1.86℃. 如若1000克水中溶有58.5克NaCl,也就是大约1mol, 此盐水的凝固点便大约是-3.72℃,这样可由盐水的浓度大致推出其凝固点。
四、融雪剂的环保问题
根资料称我国哈尔滨、沈阳、天津、北京这些北方城市,每年耗用几千吨或万余吨化冰盐,石家庄、济南、武汉、南京也用此融雪,就连风景如画的西子湖畔杭州,也对交通要道、立交桥喷洒融雪剂;作为世界遗产地的黄龙景区,仅一段40公里路面就用去融雪剂10吨,而瘦西湖畔的扬州,有报道称也用了1500吨融雪剂。由此可见,融雪剂的使用相当广泛。但其引起的环保问题同样值得关注。
由氯离子与钠、钙、镁、钾及其他金属形成的化合物,统称氯盐,对建筑工程都有腐蚀性,称之为“盐害”。因为氯盐最主要的破坏作用是对钢筋的腐蚀。当氯离子到达钢筋表面并超过一定量(临界值)时,原处于钝化状态的钢筋,就会活化、腐蚀。锈蚀产物的发展与体积膨胀(2~6倍),使混凝土保护层发生顺钢筋开裂、脱落,工程处于危险状态。这后果是相当可怕的。
同时,撒盐后形成的盐水也会造成绿化植被大面积死亡的现象,对城市地下水资源的污染同样很严重。2002年北京就出现了这种情况,因此撒盐后,要禁示将含有融雪剂的冰雪堆放于绿地、树池及其他融化后有可能影响植物生长的地区内,黑冰黑雪应及时清除外运。
近年所用的融雪剂氯化钙对植物而言,其摧毁力远比以前用的氯化钠(即食盐)要轻微,但由于用量太大,反而比往年用氯化钠所枯死的树木大幅增长,并且目前融雪剂还没有明确的环保指标,产品极不规范,不少是所谓的“国内先进”、“国内领先”的融雪剂的宣传对各地产生误导。
现在欧美国家目前的主要做法是尽量使用铲雪车机械扫雪,少用融雪剂,以保护雪水资源。美国的一些州已经彻底禁止使用盐来融雪。我国也有不少省市制定了相应的法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冬季在道路上用盐融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