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真题
24.请以“如果有一天”为题,写一篇作文。(40分)
要求:
(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3)文中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4)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名师解读
2014年,云南省悉数收回三年前下放给各地州市的中考命题权,所以,今年全省只有一套中考题。考虑到各考区教育水平的差异性和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今年的作文命题比较简单,兼顾了各考区考情的实际需要,让每一个考生都有话可说,改变了过去几年“二选一”的命题模式,形式单一,命题简约,要求明晰。
今年的考题在形式方面属于全命题作文,主题方面属于“理想追求类”命题。以人为本,是时代的主旋律,也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其实就是“树立理想——追求理想——实现理想”的生命历程。本题关注考生的健康成长,以“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引导其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为目的,洋溢着深刻的人本思想和浓厚的时代气息。开展这一题材内容的写作,有利于考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思想动态、培养其“人文素养”。
命题人的灵感可能来源于亚洲情歌天后梁静茹的经典之作《如果有一天》,抑或是旭日阳刚成名曲《春天里》的名句“如果有一天”。由此看来,考生对“如果有一天”这个命题的认知度是很高的。不过,因为题目过于熟悉,考生写作起来反倒容易掉进人云亦云的窠臼,要写出新意,其实并不容易。
“如果有一天”,严格地说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命题”。首先,“如果”表示“假设”,表明写作的对象是自己的愿景、梦想、理想、追求、目标、想象、联想、未来等,至于“如果什么”在题目中并没有明确的指向。其次,“如果有一天”只是个半命题,或者说仅仅是一个前提条件,“有一天怎么样”的主题尚需要考生通过想象加以完善。鉴于此,我们可以将题目当成一个话题或者一个假设条件来揣摩写作的主题,并据此确定选材的方向,这样就能打开写作的思路。构思时,大致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展开:“如果有一天,我(人、物品、工具、社会、生活、世界、自然、科技等)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这样?变成这样是喜还是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