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中考资讯 > 阅读文章

2014中考作文解析及标杆作文展示:上海卷

阅读:466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4/8/6 15:00:22
分享到:

中考真题

题目:这里也有乐趣。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60分)

名师解读

一、命题特点

2014年上海卷的命题形式基本遵循近几年的命题规律,即采用全命题的形式,而且稳中有变,命题的质量与品质不断提升,题意非常明确,不在审题上难为考生。

从内容上看,2011年的悄悄地提醒,重在引导考生关爱他人,传达善意2012年的心里美滋滋的,旨在引导考生关注他人,提升自我2013年的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则注重引导考生温馨再认,完善自我2014年的这里也有乐趣引导考生回味生活,注重引导考生发现和感悟美好与乐趣。

二、写作思路

上海今年的中考作文题,依旧延续了近几年的全命题的传统,体现出海派命题独有的特色,让学生一看到题目,没有畏惧感、疏离感,而是有亲近感、熟悉感。但这并不意味着题目就非常容易上手,恰恰相反,这个题目有一定的难度,但考生只要用心、仔细审题,就会化难为易,从容写作。

在审题的时候,应抓住这里乐趣思考、选材、立意和行文,具体而言:

应交代清楚这里的具体所指,可以是一个真实的场所、场景、地方,如公园、博物馆、池塘边、校园休息角……也可以是精神世界,如所读的经典名著,所上的有益网站,所参加的有益活动等。

字很关键,也是失分和得分,高分与低分的的分界线,需要写作者反复斟酌,着意思量,正确解读。其一:原先有乐趣而未被人们发现和感知,自己却洞察和觉察到了;其二,别人认为没有乐趣,而你却有独到的、意外的发现,切切实实感到有乐趣。如果能够把字做如此这般的条分缕析,就是高人一筹、独占鳌头的得分了。

乐趣则比较好理解,是使人产生快乐、高兴、喜悦的事情与心理,也就是说,要把这里也有乐趣的来龙去脉、原因所在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让读者一看就会发生情感共鸣,产生认同感。

同时,写作者在审题、写作的时候,应把这里也有乐趣的感知、发现的主体我们(也可以是他,他们)补充出来,不然,谁发现和认为这里也有乐趣就不清楚、不明了。

一言以蔽之,要写好这道题,考生应该在审题上下一番工夫,否则,就有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可能而痛失分数。

思路一:原先感觉无趣的,通过人和事的经历后,有了独特发现,领略到了乐趣。

思路二:别人没有感知、发觉的乐趣,你却有独到的发现,感受到了这里的特别之乐。

思路三:不经意间所拥有的乐趣,更值得珍藏。

12
     来源:网络  编辑:goldfisher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