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对学科整合的换位思考

阅读:326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1/11/24 14:48:42
分享到: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要加强学科整合,是最令人难解的问题。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老师也各有所长,学术有专攻。若要每个教师都通览学生要学习的所有教材,熟悉其它学科并有所悟,再组织教学,是很难做到的事。换句话说,假如一个老师几乎什么都通,甚至都能教,那一个人教学不就足够了吗?就无须其他教师了。显然,让教师进行学科整合,是难以行得通的。但是,如果我们换个位置,让学生来进行学科整合,发现且找出不同学科间相互关联的知识,再整理出来,却是很容易做到的,而且,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常常发现学生在进行着学科联系。如讲澳大利亚,学生会脱口而出英语“Australia”;讲到地球在变暖,学生会说起生物课本上的“温室效应,南极臭氧层空洞”;讲南极考察时,他们会想到语文课上的阿蒙森和斯科特的故事等等。不过,学生这些有意无意的联想,还只是偶然现象,常常被我们忽略掉了。
如果我们关注学生的这些学科联系,给予足够的重视,让学生把不同学科间有关联的知识综合起来,进行归纳整理,结果会怎么样呢?
以森林为例,地理和生物课都从不同的方面讲到,让学生把它们整理起来。如将台湾的地理知识与台湾的历史结合起来;把青藏高原的地理知识与藏族的发展历史,甚至与音乐课上藏族民歌的风格相结合,就是一篇极好的文章。知识相关的例子很多,知识再创造的过程,谁会不感兴趣呢!
以玉米为例,中学课本《世界地理》上有拉丁美洲的印第安人为我们提供的玉米;中学课本《中国历史》上有我国明朝时从国外引进、到清朝大规模推广;生物、劳技课会讲到玉米的结构、繁殖、生长和发育、种植过程,关于玉米的成份和用途,又将涉及到物理和化学等知识,再加上玉米的英文“corn”一词,让学生有意识地把这些知识组织起来,这不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吗!结果,产生了新知识,令教师也耳目一新。对学生来说,这是很容易做到的。
鼓励学生进行学科知识整合。学生是非常善于发现和联想的,他们不仅能发现相联系的知识,还会发现相矛盾的问题。
如在南极地图上,极点考察站标有“阿蒙森-斯科特站(美)”,学生疑惑的问:他们不是美国人呀?中学语文课本上有阿蒙森是挪威人,斯科特是英国人。于是,学生非常想知道,极点地这个站为什么会是美国考察站。
学生发现的问题,往往比我们设计的问题更生动,更吸引人,因为这是他们自己发现的,提出来的,有时还会把教师难住。做为教师,要重视这些问题。无论相关联的问题,还是相矛盾的问题,都是富有挑战性的,都应积极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解决,这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教育方式。
学生进行学科整合是非常必要的。学校里开设不同的学科,本是为了从不同侧面来反映事物或现象,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但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各学科日渐完善,分工也越来越细,彼此距离也日趋遥远,比如语文,课本题材是丰富多彩的,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语文的作文、日记命题却十分狭隘,似乎语文就是语文,独立于其它学科之外,否则就不成其为语文似的。造成了学生觉得没什么东西可写,殊不知,其它学科对语文有着多么大的补充作用。
人们常用“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来概括社会发展规律。纵观人类思维的历史长河,古人总想用自己的智慧囊括宇宙万物,而今天机械化大生产,经济的全球化,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要求人们要有整体的意识,全面的眼光看待世界,也为知识的重新组合提供了物质条件。
很多学科知识都是相互联系的,每位教师在教学中都能引导学生进行学科整合。教师在教学中碰到有联系其它学科方面的知识,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整理,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并要求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要不断积累和完善。
学科知识整合是时代的要求,让学生进行学科整合,不但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和智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小就树立起世界是统一的、相互联系的世界观。
     来源:网络  编辑:xuyunso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