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易适中,考查拓展能力
■点评人:丁含秋(梅岭中学)
总体看来,今年的中考语文试卷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命题,设置了基础性、开放性、发展性试题,既重点考查了考生运用知识、阅读理解、语言表达的能力,又检验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应该讲,难易适中,保证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没有偏题、怪题。
试卷格式保持稳定
今年试卷的格式和往年基本相同。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Ⅱ卷由三部分组成:积累运用、阅读理解、作文。考查的知识点涉及:字音、字形、符号的使用,成语的运用,句子的正误,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表述、名句默写以及诗歌赏析等等。
考查课外拓展能力
近两年的诗歌赏析和文言文不再局限在课内,更多考查的是学生的课外拓展能力。如杜牧的诗歌《题齐安城楼》,考查了第二句“微阳潋潋落寒汀”中对于“寒”的理解,“寒”渲染了一种凄凉冷寂的氛围,被着上了感情色彩。其实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四首》中,同学们已经学习过了杜牧的《泊秦淮》,其中“烟笼寒水月笼沙”就有对于“寒”的理解,这正是由课内到课外的一种拓展。
现代文阅读是亮点
语文学科本来就是一门具有浓郁人文特色的课程,《新课程标准》又把人文性定为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纵观今年中考试卷,人文气息扑面而来。
特别是两段现代文阅读材料的选择,是本次试卷的亮点,无论是杂文《底线》,还是小小说《道行》,皆具有内在的赏读性。
作文
延续去年风格,写好不易
■点评人:高矜(树人学校)
今年中考作文依旧采用提示语加命题加考试要求的方式,延续的是去年的作文命题风格。
题目是《闲对风光独自游》,这个“风光”可以是可虚可实。如果是实的,可以是自然环境、自然风光;虚的可以是个人的爱好,文化这些都可以作为风光去写。“闲”这个词,应该是学生对待风光的一种态度,如果学生写得比较简单,闲就是时间。其实,闲要往深处想,更是一种心态,愉悦的、闲适的、淡泊的心态。
“独自游”这个词,更要关注内心的一个成长,一个体验,在这个风光中所得到的。
这样的一篇作文题目,怎样才能写得出彩?从题干上来看,这个作文题文化气息比较浓厚,学生语言的功底应该是出彩的重头戏。
找到闲的乐趣,写出独的体验
■点评人:丁文宏(中学高级教师,扬州市首批初中语文特级教师)
文题的第一个要素“闲”,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闲”字,这实际上是一种自得其乐——愉悦,自我放松——闲适,自我陶醉——悠然,自我超脱——豁达,自我安慰——淡泊等等。
文题里的第二个要素“风光”,既是指其本义——大自然美丽的风景,也指其比喻义,即各个人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还有其引伸义——农村风光、城市风光、人文风光等等,是一个含义较为宽泛的词。如果理解太窄,可能难以出彩。
第三个要素“独”字,就明确告诉考生,只能写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写出独特的心理体验。
第四个要素“自游”,不是说只能写游览,还可以写游历、阅读、探索,只要是自己愿意做的事,想去做的事,感兴趣的事,有收获、有启迪的事,有利于自己成长进步的事等等,都可以入题。
扣住“独”字,写好个人读书、探究、欣赏、发明等活动,不能写各种集体活动。可以写网游——个人上网游览;梦游——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的理想,我的中国梦;神游——触景生情、静思遐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