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

阅读:103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4/5/21 11:17:13
分享到:
从事初中物理学教育十五年来,笔者经历了从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经历了课程改革的探索之路,也经历了从理念上的接受到从观念上认同新课程标准的追求,尤其在新课程所走过的八年过程中,笔者经历摸索和亲身实践,也形成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在实施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笔者的专业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在初中物理学教学中,笔者特别注重科学探究,要让学生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真正意义上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人。
  在十几年的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笔者对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深有体会,在传统物理教学中“灌输”的方式太多,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探究的太少,所以,学生学习就不可能是探究式学习,这不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学生也就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时间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实践体验与合作交流。而在六年前国家正式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其中一点就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所以,笔者在新课程教学中放开了手脚,锐意进取,大胆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强调过程与方法,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组织学生开展有意义的合作,从事有价值的探究,真正意义上实现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探究型人才。笔者将自己在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做到让学生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人做了几点总结,归纳如下:
  一、寻找并发现课堂科学探究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主观迫切要求投入科学探究之中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价值的重要表现之一是:通过基本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初步探寻自然界的规律。在课堂教学中,寻找并发现科学探究的轨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望中开始科学探究,因为好奇心和创造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笔者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爱活动的心理特点,认真努力寻找科学探究的切入点,积极创造科学探究的情境,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为主动地参与,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为主动地参与,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明确科学探索的目标,实实在在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笔者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光的折射“课堂教学中,探究如何发现光的折射规律的教学中,寻找并发现了很好的切入点,把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作为这个探究的切入点,让学生回顾光反射定律的内容,再与演示的光的折射定律现象相结合,让同学们对比、猜想一下,光的折射将会是什么规律,光的折射可能会遵循什么?同学们都很动脑筋,也都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猜想,那么光的折射是否遵循我们猜想的规律呢?找到了这样的切入点,同学们都很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光的折射规律的探究之中。利用现有器材开始探究,对于探究的意图非常明确,而且在探究之中,同学们发现了很多现象,同学们归纳的结论也准确完整。通过这个探究实验,笔者发现首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寻找到好的切入点,学生积极主动投入探究并合作进行探究,从而能主动地构建知识,培养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引导并激励科学探究的进程,提高学生在科学探究中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初中物理课程培养目标之一就是: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做出决策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为了加强和提高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对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是重要的,而引导工作的重要内容就是根据学生的基础,通过激励、铺垫,使学生具有模拟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这样才能通过科学探究来发现规律,得出正确结论。在探究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基础,增长他们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
  初中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的“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探究中,对于实验中如何捕捉实像、观察实像,这本身就是实验探究的难点。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对实验进程进行引导,实像怎么去寻找,如何才能得到最清晰的像,学生在动手探究中不太注重物距与像距的比较并记录。笔者在实验探究过程中针对这一环节对学生进行引导,必要时激励学生敢想、敢做,正确的给予肯定。学生认识到要完整地探究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不仅要得到清晰的像,而且要观察像的大小、倒正,尤其还要比较像距、物距。有这一层引导,学生对这个实验的探究更增加了信心,从这一点上更是激励学生完成凸透镜成像的实验。随着实验探究的进行,探究的难点出现了,如何观察虚像?虚像是光屏接受不到的,这个时候笔者又因势利导,让学生回顾在平面镜成像、观察水中的鱼时,形成的像又是如何观察的,同学们思考并找出虚像,既然在光屏不能得到,只能用眼睛直接观察。笔者引导学生, 把凸透匀当平面镜,把蜡烛火焰当游鱼看待,学生终于明白,虚像观察时需要逆着射出光线的方向去观察,才能发现它,物和像在凸透镜的同侧,于是同学们在笔者的引导下相互合作,都观察到了虚像。可以说,这个科学探究,在笔者的不断引导并激励下,同学们都完成了这个实验,探究的规律都很全面,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都得到了提高。
  三、完善并促进科学探究中的交流与评价,提高科学探究的效益,升华科学探究的成果
  在新教材中,新课程教学中都十分强调科学探究中的交流与评价。学生无论在进行中还是完成科学探究得出结论之后,一定要完善学生的探究过程,让学生互相交流,对探究的内容,让学生有共同感悟与思考,对探究的结果再深化认识,对探究深入的学生可以拓展和延伸,在讨论和交流中对科学探究的过程有效地补充,这不仅对学生起到了启发和促进作用,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有力地拓展学生的知识空间,发现问题取长补短。可以说,合作交流、自我评价更是一种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式,使每个学生在彼此的互动中触发新顿悟和灵感,让讨论更加精彩纷呈,让科学探究的成果更加辉煌。
  笔者在科学探究之余,和同学们平等交流,有时共同商讨能不能找到更好的探究方法。笔者经常提供一定的目的问题、情景、资料、信息等,有利于学生争议、交流,学生中大都可以对每一个科学探究写出一定程度的探究报告,可以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识。在合作中,学生既能坚持原则又能互相尊重,吸收他人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探究方案,丰富自己的结论,都具有团队精神。这样大大提高了科学探究的效益,升华了科学探究成果。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笔者坚持以上的做法,认真积累,形成了一点教学经验,由于水平有限,总结得不够具体全面,敬请批评指正。但笔者深刻认识到: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在科学探究中让学生真正成为探究的主人,才能真正培养学生成为探究型人才,也只有这样才能给基础教育带来本质的、积极的变化。
 
 
     来源:网络  编辑:xhz2627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