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初中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物理,学习方法及抽象思维能力都还没有形成,因而,从加强学生实验着手进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一、学生实验是物理教学中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教学原则的重要实施方法
我在讲光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时,就用一个镜子和一盆水让学生看自己的像,也让其他的学生从旁边看这个同学的像。他们发现只有从一个方向看,才能看到同学像,即光线平行射入湖面,反射光线也会平行射出,形成镜面反射,这时让一个学生将一块小石子投入水中,激起一阵微波,水面的平静被破坏了,像就乱了。但这时却发现从其他方向也看到了紊乱的像。因为条件发生了变化,平静的水面变成了凹凸不平的水面,镜面反射变成了漫反射。通过这个生动而直观的现场实验,学生对光的反射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飞跃。实验中,通过自己动手做,再进行分析、总结,学生能透过具体的物理现象,理解并总结出抽象的物质运动的规律,从而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
二、学生实验能帮助学生总结和验证物理规律,更好地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我在讲阿基米德定律时,准备一大桶水,一块大木块,一枚大头针,让学生自己体会浮力的实际意义。用大头针的尖端向下压木块,会感到用力越大,木块浸没于水中的体积越大,直到全部浸没为止。也就是说,在木块没有完全浸没之前,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水对木块向上的托力也越大。在这个实验中,学生通过亲自实验、亲身体会,验证了阿基米德定律。实验为学生的认知发展提供了依据,学生在实验中得到了诸多能力的锻炼,同时也提高了观察事物的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三、充分发挥小实验的作用,降低自学释疑环节中问题的难度
学生在预习和自学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对某些新的物理概念似懂非懂,对某些物理规律将信将疑,有时想不通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自学效果。怎样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呢?指导学生做个小实验就是好办法。例如小实验“筷子提米”,利用各种型号的铅笔,研究铅笔的电阻与铅笔的什么因素有关,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确信了摩擦力的存在,认识了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认识了电阻与所用材料及其长度、粗细和温度的关系。小实验可以起到“引导”“解惑”的推动作用,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物理知识,降低学习难度。通过对实验的制作、研究、讨论、改进和提高,帮助学生逐步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会大幅度地提高。
四、充分发挥小实验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学生在训练操作中的主体作用
训练操作就是要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操作是检验能力的关键。小实验从开始设计到制作,从演示实验到观察现象,从总结规律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都是学生亲身实践,通过耳听、眼观、脑想、语言表述和动手操作练习来完成的。例如在学习导体和绝缘体时,学生用导线将电池(三节)、小灯泡和两个鳄鱼夹组成检验物体是否导电的一个实验组。当鳄鱼夹夹住铅笔芯部分时,小灯泡发光,说明电路连通,碳质导电是导体;当鳄鱼夹夹住铅笔木质部分时,小灯泡不发光,说明干木材不易导电是绝缘体;当用两手各握一个鳄鱼夹时,小灯泡亮了,说明人体导电是导体;当松开一只手时灯泡熄灭,这说明空气不易导电是绝缘体。通过实验,学生认识了导体和绝缘体。知识在训练中巩固,能力在实践中提高,思维在训练操作中也得到发展。
五、充分发挥小实验的作用,使学生在延伸迁移环节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逻辑推理能力,将所学知识延伸迁移、进一步深化与升华,就需借助于小实验开阔学生思路。如小实验“巧找重心”复习了“重心”和“重力方向”等概念,还可使学生学会用吊挂法求不规则物体的重心,搞清楚杂技演员“走钢丝”“顶碗”“蹬杀”等技巧中蕴含的的道理。这样用小实验说明大道理,即可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总之,充分发挥小实验在物理学科调节教学中的作用,能使调节教学更加生动、具体,使物理教学变化多样,内容丰富充实,使学生学得更灵活主动,从而更好地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作者:吴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