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中考资讯 > 阅读文章

[柳州]2014年中考说明 物 理

阅读:390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4/5/9 20:37:38
分享到:
物 理
一、考试目的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学科学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也是普通高中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命题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考试应有利于贯彻新课改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检查初中教学质量,促进义务教育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推动课程改革,减轻学生的过重学业负担,促使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和高一级学校选拔合格的具有学习潜能的新生。
三、命题基本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城乡公平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继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有利于初高中教学的衔接,为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基础性原则。注重考查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主干内容;不出偏题、怪题和人为编造的繁难试题。
(三)科学性原则。试题内容科学、正确,表述无误;试卷结构科学、合理;试卷形式规范;恰当把握试题的难度、信度、效度和区分度。
(四)注重能力立意。密切联系社会生活,考查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考查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育性原则。发挥试题的教育功能,有机渗透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关注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积极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考试范围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参照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教科书《物理》(8~9年级)教材。
五、考试内容及要求
从知识、技能、科学探究等方面进行考查。知识包括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个主题,技能和科学探究融合于知识内容中考查。
1.知识的考查要求
知识的考查要求分为了解(知道)、认识和理解三个层次。具体含义是:
了解:能记住知识的主要内容,能列举相关的实例,能判别相关概念,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
认识: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够与该知识点最近的相关知识或情景进行联想,或能解释最直接的相关现象。
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够与该知识点相关的知识或情境进行联想,或能解释相关的现象,能利用该知识解决有关问题、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对该知识进行扩展。
2.技能的考查要求
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会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会用图表记录、描述实验数据;会使用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从实验数据中得出实验结论。
3.科学探究的考查要求
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实验观察等情况中提出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尝试对问题的成因或结果进行猜想与假设;能根据要求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会收集实验证据并进行分析论证;尝试对实验进行评估、调整和改进。
具体的考试要求在下表中列出。
知识内容及考试要求表
知识内容 考试要求
物质 物态变化 温度计 知道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和温度计;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知道固、液、气三种物态及其基本特征;
知道熔化过程要吸热,凝固过程要放热;
知道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理解熔化和凝固图象;
知道蒸发现象和蒸发过程中的吸热及其应用;
知道沸腾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沸点和沸腾图像;
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知道云、雨、露、雾、霜、雪、雹的形成;了解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知道当地水资源环境,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熔化和凝固
汽化和液化
升华和凝华
多彩的物质世界宇宙和微观世界知道物质世界的微观和宏观尺度;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知道原子的核式模型;
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知道质量的单位;
认识质量的概念;
会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理解密度知识的实际应用;
理解生活中与密度有关的一些物理现象。
了解物质的一些其它属性,能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质量
密度
测量物质的密度
密度与社会生活
运动与相互作用声现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了解声音的传播形式和传播速度。
了解人的耳朵,知道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知道声音的响度、音调、音色;
知道超声波和次声波;
了解声音的波形图;
会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从中体验声音的基本特性;
知道声音的分类等级;
知道噪声的来源以及控制噪声的途径;
了解声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和现代技术中的有关应用;
知道回声。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声音的特性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声的利用
续表:
知识内容考试要求
运动与相互作用光现象光的传播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光的反射规律;知道光的折射现象;
知道漫反射和镜面反射;
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道平面镜的一些实际应用。
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和光的三原色;
知道红外线及其实际应用;知道紫外线及其实际应用。
光的反射
平面镜成像
光的折射
光的色散
看不见的光
透镜及其应用透镜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一些实际应用;
了解人眼成像的原理;
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了解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它们的发展。
生活中的透镜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眼睛和眼镜
望远镜与显微镜
运动长度、时间及其测量知道粗略估测长度;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知道粗略估测时间;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理解运动的相对性;
理解速度概念,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的含义。
通过实验,测定物体运动的速度。
运动的描述
运动的快慢
信息的传递电话了解信息与信息传播的方式;
知道电话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了解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接收;
知道电磁波;
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了解波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作用;
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了解现代通信技术。
电磁波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信息之路
力与运动认识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效果;
会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弹力;
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重力;
弹力、弹簧测力计
重力 续表:
知识内容考试要求
运动与相互作用力与运动摩擦力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摩擦力;
了解牛顿第一定律;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二力的平衡条件。
12
     来源:网络  编辑:goldfisher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