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打响了2014中考大战的第一枪,有的同学在这一考试中表现优秀,取得阶段性胜利,但也有不少同学发挥失常,成绩不太理想。不管怎样都已成过去,等待我们的还有新的挑战——四月的二模考。关于二模语文备考,你有哪些困惑?哪些问题成为你提高语文成绩的“瓶颈”?对于增加的语文新题型,你有没有真正的适应?
郭老师我是一名初二的学生,想知道现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对阅读理解和课外文言文来说如果没有很多的时间做课外阅读怎么办?怎么能够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提高审题的能力?谢谢老师!
初二阶段很重要,是语文素质全面提高的一个时期。文言文方面重点是打好课内的基础,能够掌握并灵活运用实词和虚词的用法,为课外文言文迁移作铺垫。现代文阅读方面,自己要学会梳理议论文说明文的考点题型,培养记叙文的理解分析能力。作文方面多积累语言和素材。这样到了初三进行综合复习的时候才能更有效率。
老师,你好。 我想请教如何写好作文。我在写作文时,感觉没有东西写,没有素材可写。老师能否给个建议,如何准备素材,或买哪些书籍杂志。谢谢!
关于作文的素材,来源大概就分为: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书籍阅读积累的材料等。其实,多关注大自然并进行思考也会获得一些很好的写作素材。材料的新不仅是事件本身的新鲜,而是作者在记叙材料时融入的自己思考和感悟是否深刻新颖。我们缺少材料的原因往往不是缺少生活经历,而是缺少思考感悟。
请教老师,关于作文,我总是喜欢临场,很多时候虽然做到了比较新颖,但是其他方面如语言等并不突出,还有无法将构思的每个细节全部搬出来,导致语言结构平庸,有什么提高的方法吗?
您好,你的问题在于不知道怎样处理选择的素材。建议在每次作文前花一些时间来写提纲,在提纲部分就大致安排好文章的结构详略和章法技巧,做到行文之前心中有数,避免“脚踩西瓜皮”。另外,语言部分并不是华丽的语言就叫做有文采,平实的语言,细腻的刻画,生动传神的描写也能使文章优秀感人。
怎样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语文分数?
初三到了这个阶段要想短时间内提高语文分数,首先要分析每次考试中最容易丢分的部分,找准薄弱点。再对症下药,对薄弱部分强化突击训练。
语文记叙文的问题,有时候会和老师改的不一样,而且老师讲了后也理解不了,总是跟老师想的不一样,怎么办?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篇记叙文你读出的理解与老师的理解不一样是非常正常的。但是考试中遇到的记叙文,不管能读出多少种理解,但是一定会有一个集中表现的核心观点,就是我们所说的文章的中心主旨。要准确的抓住文章的中心,需要考生长期培养的语文语感和理解能力,所以如果你的理解与老师的讲解或是参考答案不一样,可能是在把握文章主旨方面出现了问题。
老师,你好,语文基础不是很好,怎么才能全面补下,给点意见!
如果是基础不太好,现阶段要做的就是将课内文言文部分、说明文、议论文这些基础的、考点比较明确的内容扎扎实实落实好,做到基础部分不丢分或少丢分。
郭老师,我的语文经常在132徘徊,议论文和说明文还好,可记叙文有时总把握不好主旨及人物形象,请问怎样才能在此基础上提高?
一般来说,语文达到一百三十多分算基础很牢固、基本功很扎实的。你也能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感觉在把握文章主旨及人物形象分析方面有所欠缺。那复习和提高的方向就很明确了。把握文章主旨是在读完文章后对文章中作者流露出来的情感和感悟的整体认知,是文章所有材料的“灵魂”,读完一篇文章后要做到十分准确的抓准主旨,不仅需要长期培养的语感,也需要我们考生在阅读文章甚至是从后面的题目中寻找“蛛丝马迹”。关于人物形象,这个需要我们在把握文章主旨之后联系上下文对人物的具体描写中进行概括分析。
郭老师:您好!请问现代文阅读怎么提高理解和分析能力呢?比如说明文议论文和记叙文等等。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考点和题型。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是长期以往训练而成的,没办法短期内快速提高。但具有较好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之后,对不同的题型就要归纳和总结具体的答题思路和技巧。双管齐下才能事半功倍。
老师您好! 如何提高回答问题的精准度?我儿子常说他的答题经常跟标准答案有偏差,导致失分。
可以自己先做真题训练,再对照评分标准看看自己的漏洞。同时参照答案归纳和总结不同题型的分析思路和答题技巧,感悟并消化。到初三这一阶段这个方法可以参考一下。
郭老师您好!请问怎么提高现代阅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这部分太重要了,一模在这块对了21分啊。谢谢。
理解和分析能力的提高需要一定的过程,没有实实在在的方法,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训练,思考、总结、感悟完成的。现阶段,要面对考试,时间也不是很多的情况下,考生可以训练一模、二模及中考的真题,并对照答案分析体会各类题型的分析思路和语言表达的特点,自己做修正。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理解透彻的基础之上的。
郭老师您好! 孩子语文不怎么样,一模只得了113分,不管平时课上,还是在外的培训机构都说找不到感觉,认为补不补无所谓,而其它科目能学到些东西,针对此情况家长在这段时间内应该怎么帮到孩子?
家长您好,在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中,学生永远是主体,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的老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从您的提问中可以看出来要提高孩子的成绩不在于给他找多少课外辅导,而是先和孩子交流沟通,消除这种“排斥语文”的心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语言又有新的题型了,我们怎么没有听说呢?新增了什么呢?真是雪上加霜啊!语文本身就是孩子的软肋,现代文阅读方面总是出现问题,特别是情感方面总是答得不对路子,真急啊!请老师给予解答,谢谢!
新增了综合运用。关于现代文阅读,这是许多孩子的语文薄弱点。您说的“情感类”的应该是记叙文的阅读部分吧。相比较议论文和说明文,记叙文的确需要学生有更细腻的情感感悟。要提高这部分的成绩,需要首先明确学生是哪一方面出了问题,是理解能力跟不上,还是答题时的思路没有理清楚。当然理解能力是基础,是长期积累和训练培养起来的。在此基础上,分析和归纳每类题型的答题思路和语言特点,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语文的现代文阅读问题。
郭老师您好,请问语文新题型是肯定的了,可孩子学校还没练过,孩子也都不知道。阅读除了积累应该也有一些答题技巧吧,应该怎样去练习?
家长您好!2014上海的一模考试中,就有几个区考到了新题型。中考到底考不考,我们等到二模结束后看看二模的试题就应该大致明白。对于新题型,考生和家长一定不要有恐惧的心理,因为不管是什么类型的题目,本质是对语文素养的考查。如果本次一模没有遇到这类题,建议在二模之前好好看看别区的考题。另外,您提到的阅读的答题技巧问题,语文的阅读并不像数学的公式,能直接套用,这是学科特点决定的。所谓的答题技巧是在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总结的题型归纳和答题思路。如果没有对文章的正确理解和剖析,再好的答题技巧对于解题也是治标不治本的。
关于作文,老师经常批改说语言描述和素材取得不太好,怎么提高。
家长您好!首先是作文的素材问题,关于作文的选材,我们都知道典型、真实和新颖是评价材料的标准。其实许多同学的作文选材能够符合典型和真实的标准,但要做到新颖就比较困难。很多同学也抱怨: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那有那么多材料可以写?所以考场作文往往出现老生常谈、千篇一律的文章。有句话说的很好:生活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也就提示我们考生,学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孩子的作文素材较少,是因为眼界不够开阔,只关注了自身。为何不把眼光放远放宽,去关注校外生活之外的社会,甚至是被大家忽视的大自然。这些地方不乏写作的素材。另外,阅读的积累也可以作为我们写作素材的借鉴和来源。所以,孩子的作文没有素材并不是生活中缺少材料,而是考生缺乏思考和感悟其次,您提到的作文的语言问题。这个问题归根到底是积累的问题,作文的语言“输出”来源于阅读积累的“输入”。输入少了,自然没有输出。
老师您好!请问:有什么有效方法能提高孩子的现代文阅读中的“概括主要内容”能力?
家长您好!概括文章内容是理解文章主旨的重要基础,也是中考现代文的考点之一。考生要解答这类题,必须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把握核心人物的核心事件。一般我们分析这类题的思路是从文章的“六要素”出发,找出与文章主旨联系紧密的要素,用简洁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当然,并没有什么捷径能够提高概括能力,概括作为一种语文能力是需要长期训练和培养的,表面上看只是概括,其实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分析和表达的能力。
老师您好!请问有什么办法可以在短期内提高课外文言文的得分?谢谢!
家长您好,上海市近三年的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部分的选题均为写人记事类的文章,与课内相比,往往篇幅较短,难度较小。如果考生课内文言文基础扎实,课外文言文应该不算难题。但是如果考生在课内文言文学习的时候方法不太恰当,只顾死记硬背,那么迁移到课外的时候就会出现失分严重的现象。所以,平时课内文言文学习的时候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常考实词、归纳六个虚词在不同语境下的用法、掌握四种文言特殊句式和一些固定句式。只有“学活了”才能在解答课外文言文时做到游刃有余。当然,您说的“短时间内”可能不大现实,因为这些能力的提高和文言语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
来源:中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