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中考资讯 > 阅读文章

[北海]2014年中考说明 地理

阅读:783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4/4/23 13:51:36
分享到:
一、考试目的
初中毕业会考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学科学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也是普通高中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命题的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地理学科的初中毕业会考,应有利于贯彻新课 改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 检查初中教学质量,促进义务教育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推动课程改革,减轻学生的过重学业负担,促使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和高一级学校选拔合格的具有学习潜能的新生。

 
三、命题的基本原则

(一)注重导向性。试题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城乡公平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继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初高中教学的衔接,为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注重科学性。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命题,做到考试内容和形式科学,符合考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试题内容科学,难易适当,表述正确;试卷结构科学、合理,形式规范;具备较高信度、效度和良好的区分度。
(三)注重基础性。重视考察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主干知识;充分利用地图语言,体现地理的区域性与综合性,凸显地理学科的特色。
(四)注重能力立意。试题内容以课程教材作为基础材料,并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联系社会生活和科技发展的需要。考查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区域对比分析能力、综合归纳能力等。
(五)体现教育性。发挥试题的教育功能,有机渗透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关注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及其对事物、生活、人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考查,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科学和人文精神,促进全面发展。
四、考试范围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上、下册(中国地理)。
五、考试内容与要求
考试内容依据《九年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制定。
学生通过学习,在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等方面要达到“了解”、“理解”、“应用”三个层次的要求。
了解:识别及记住常用地名、重要数据、重要地理术语、重要概念等基础知识,能正确识图、填图。
理解:能简要说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地理事物的特点、分布、变化、成因等,能初步分析、比较地理事物的异同及原因,能读懂地理图、表。
应用:能根据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或地理事物材料,解释、分析和解决一定的地理问题,判断地理事物类别及绘制简单的地理示意图。
以上三个层次的要求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前一层次是后一层次的基础,高层次包括低层次,相互关联。
具体考 核要求如下:
(一)疆域与人口
1.疆域与行政区划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 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2.人口与民族
·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
·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
·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
12
     来源:网络  编辑:goldfisher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