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科]科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阅读:149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4/4/17 15:26:16
分享到:
自主探究是实施有效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它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积极倡导学生主动探究。那么,如何帮助学生主动探究呢?
  营造愉悦氛围,激发探究意识 创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前提,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由的氛围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依据教材的编排意图,把握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点,善于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创设认知情境,将学生置于“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心理状态,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动机,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学生有了探究的欲望,产生了急于解疑的迫切心情,探究兴趣也由此而生,学生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就能够不知不觉地进入新知的学习。
  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探究欲望 问题情境是指学生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是体现在学生原有的数学知识基础不能直接解决的新问题。而欲望会让人产生一种冲动,是动力的源泉。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学生自主探索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例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内容时,新课刚开始,笔者就和学生玩了一个“智摘超级大苹果”的游戏,用课件出示游戏规则:师生轮流摘苹果,每次最多摘3个,最少摘1个;在这些苹果中,最后一个为超级大苹果,哪一方摘到就算哪一方赢;苹果的数量不限,由双方约定,但为了节省时间,数量最好定在30以内。通过游戏,学生感到结果很奇怪,老师为什么每次都能赢?其中有什么诀窍?从而产生了一种想要一探究竟的心理。这时,教师再来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有余数的除法,学完以后,你就会明白问题的关键在哪里。
  适时创造条件,提供探究机会 在激发欲望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质疑、去探究,让他们成为“问”的主体,才能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只有这样,才能用主动探究的学习代替过去那种消极、被动的学习。为此,教师在课堂上应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找准让学生探究学习的切入点,为学生创设更多的探究学习机会,让学生在探究中推理,在探究中发现,在探究中验证,在探究中归纳整理,在探究中求异创新,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我,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如教学《质数和合数》一课时,可以先复习因数的概念,再让学生写出1~20各数的因数的个数,并将它们分类:只有一个因数的、只有两个因数的;有两个以上因数的。最后,让学生发挥想象,开动脑筋,帮各组数起名字。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素数和合数的概念。这个教学过程通过复习,为学习新知识做好了铺垫;通过分类,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通过起名字,满足了学生的创造欲望,使得学生的知识在曲折的探索过程中得以构建。
  开放时间空间,发展探究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多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较多的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要真正做到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揭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示范;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教师不替代。为此,就要求教师认真备课,认真思考,合理引导,帮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交流、比较、归纳等学习过程,在合作学习中尝到解决问题的喜悦,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从而人人学有所得,探究能力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创造合作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对数学的理解,进而不断提高探究能力,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来源:网络  编辑:xhz2627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