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这里“卒章显志”,尖锐地讽剌、批评不了那些喜欢炫耀所谓的才华、喜欢写又臭又长文章的极端虚荣的作家和诗人。实际上,这种点破,远远地超出了作者所指的范围,凡是不着实际,又想沽名钓誉的事情,都可以使人联想到“杰米扬的汤”。在中考作文中运用卒章显志之法,其运思过程比较简单,那就是“先实写,再虚写”。实写,就是实实在在地叙述事件、述说人物、描述情节;虚写,就是点示主题、点出意义、升华道理、深化情感。
鲇鱼跑了
傍晚,爸爸回来了,喜滋滋的。他买回了3条活蹦乱跳的鲇鱼,说是小贩要回家,廉价卖给他的。看见这鲜活的鱼,似乎看见了一碗热腾腾的发着诱人香味的鲇鱼汤,哇,真美……晚上,爸爸说:“鲇鱼聪明得很,它会不顾一切地设法溜掉,如果不严加防范,那鲇鱼汤可就喝不成罗!”爸爸把装鱼的桶提进离卫生间很远的厨房,用一个篮子盖严桶口,再压上一块大砧板,还仔细看了看,这才放心的走出厨房。
第二天大清早,我就听见爸爸厨房里大叫:“鲇鱼跑了!”我连忙从床上蹦下来,跑去看。只见篮子、砧板横躺在地上,桶里空无一鱼,两条正在挣扎的鲇鱼已经靠近卫生间。另外一条遍寻不着,大家分析它已经通过卫生间的下水道跑掉了。
妈妈埋怨爸爸:“就是你,昨晚说的话都让鲇鱼给听见了。”“哼,便宜无好货,咱们一人少吃两块鲇鱼肉!”爸爸愤愤地说。
我没有责怪小鲇鱼的逃脱,也不像爸爸妈妈那么想,因为我突然感觉到:拼搏中的生命具有不可遏止的力量!
这篇作文语言清新自然,用字极为俭省,时间交代清楚,文面结构美观。作者第一步写实,着力于细节描绘方面的突破。全文几乎全部由细节构成。事件的起止,人物的出现都安排得十分精细,伏笔和照应也很周密。人物的描写特别生动,一家三人各具情态,甚至从妈妈仅有的一句话中也可以窥见她鲜明的个性特点。第二步写虚,着力于文章意蕴方面的突破。这是最具有力量的突破。小小鲇鱼的逃脱,只不过是家庭生活中的一桩小事,作者竟然据此赞颂了追求生存、追求自由的那种勇敢的拼搏,使文章的意境在瞬间得到深化,留给读者以咀嚼不完的意味。
作为一种常用写作模式,“卒章显志”也有它“有弊”的一面,最大的“弊”就是为追求“显现”一番所谓的“志”而无病呻吟,给人以画蛇添足之感。所以在中考作文时要在框架构思、语言表达、主题显现、情感抒发、意境创造、角度变化等等诸多因素中,选取几个点进行认真的艰苦的揣摩,力求在“卒章显志”上自然一点,新鲜一点。
[练习]
用“卒章显志”之法对下面的文题进行构思。
1.颂(横线上可填“青松”、“翠竹”、“小荷”、“小草”、“泥土”等等)
2.走过去,前面是个天
3.我学会了
(提示:1.用这个题目可写一篇因物及人、托物寄意的记叙文。如课文《荔枝蜜》、《白杨礼赞》那样。写这样的文章应做到:①先写物,后写人或先状物,后抒情;②咏物绘形详尽细致,生动深刻;颂人抒怀,精炼概括,神韵丰富;③其结构多为引出——描绘——联想三部分组成;④在“联想”之中进行议论或抒情,点出题旨2.这个文题,是一句很有韵味的歌词,读着它,可以引发一些思索和回味,可以激起一种眷念,一种欣慰,或是一种豪情。围绕这个文题,可以表现:
①困境中的奋斗。如青春少年面对意想不到的困难而坚韧不拔、一个家庭在突然而至的意外面前齐心合力、一个集体一个单位为生存的发展而团结奋斗等。②挫折中的努力。如为恢复友谊而进行诚实耐心的工作。在遭到误会时对自己心理、行动的准确把握,在环境不顺畅时富于理智和智慧的运筹等。③生活本身给人的感悟。有些事情不是困难和挫折,例如愉快的登山旅游,深夜之中完成了小论文的写作,严冬过去春天给人带来喜悦等。在这些内容中点缀一点细节,紧扣文题去点化意境和主题,也同样是耐读耐看的3.通过认真审题,可以发现,这篇文章以记事为主。又可以想到,这类文章,最容易写得枯燥无味。实际上,记事类文章中,往往都是通过记叙一件完整的事,或表达一种见解,或引出一种意义,或抒发一种情感,或揭示一种道理。所以我们写作此文,要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上多下功夫,拿开头来讲,应尽量做到富有吸引力或感染力,可以用倒叙的方法设置悬念,可以用抒发情感的方法引出故事,也可以用引用语录、格言、警句的方法点示主题。拿结尾讲,则应尽量做到点示出事件的深刻含义,如写学会了骑自行车,能够引申出实践出真知,循序而渐进,要敢于独立思考,失败是成功之母等多方面的意义,又如写学会了烧饭,能够引申出吃一堑长一智、有失则有得、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等各种深刻含义,这样,文章就可以做到既感人又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