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轻松备考 > 阅读文章

初中历史知识全面总结(七年级上册)

阅读:173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4/3/12 17:32:12
分享到:
初中历史知识点全面总结,详细的中考历史知识参考,让你中考不再苦恼。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一、填空题:
  1、元谋人是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距今年约为170万年,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
  2、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分别是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早期居民。根据河姆渡和半坡遗址的遗物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米的国家。。
  3、炎帝和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
  4、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后来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又称殷商。
  5、河南安阳出土的商代甲骨文,标志着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今天的汉字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司母戊大方鼎是当时最大的青铜器。
  6、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我国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孙子兵法》。
  7、战国七雄(略)。
  8、思想上的百家争鸣:(儒—孟子、法—韩非子的思想)
  9、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10、屈原的《离骚》是一篇抒情长诗,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叫“楚辞”。
  11、公元前21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秦长城东起临洮,西到辽东,用来抵御匈奴。还开凿了灵渠
  12、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接着,开始了刘邦、项羽长达四年的楚汉。
  13、公元前202年,刘邦,推翻秦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西汉炼铁开始使用的新燃料煤。
  14、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他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经济好转,史称“光武中兴”。
  15、汉朝和西域沟通以后,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这就是历史上的丝绸之路。西汉派张骞、东汉派班超出使西域。
  16、司马迁的《记史》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的名言。
  17、举世闻明的的秦始皇陵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
  18、200年,曹操击败袁绍,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官渡之战。208年,孙权、刘备联军火攻曹军,大获全胜,这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前秦和东晋的淝水之战。
  19、三国鼎立:魏国-曹操;221年,刘备建立蜀;222年孙权建立吴。230年,孙权派卫温到夷洲,加强了台湾和内地的联系。
  20、南北朝所凿的敦煌、云冈和龙门石窟是我国的雕刻艺术的宝库,为世界所瞩目。
  21、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他的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22、两汉时期的生产工具——犁、耧车、水排。
  23、北魏的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农学名著。
  24、在西汉早期人们已经使用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25、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地动仪。
  26、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由于文字写在甲骨上,所以被称为“甲骨文”。
  27、春秋战国的名医扁鹊创建“四诊断法”是中医至今沿用的方法。东汉后期的著名医学家张仲景被尊为“医圣”,医学著作是《伤寒杂病论》。华佗创制的麻醉药“麻沸散”。
  28、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在洛阳建造中国内地第一座寺庙白马寺。
  二、问答题:
  1、秦国的商鞅变法:
  答:内容:鼓励农民开垦土地;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耕战;建立郡县制。
  意义:变法使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最终的统一大业奠定基础。
  2、秦始皇的统一措施(对秦始皇的评价):
  答:(1)、政治上,加强中央专制集权,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设立郡县制。
  (2)、经济上,统一度量衡、货币,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国铜钱。
  (3)、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
  (4)、军事上,为了抵御匈奴,修筑长城。
  3、秦王朝进行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的统一,你认为好处在哪儿?秦的统一相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分力,其进步又在哪儿?
  答:好处:统一文字解决了原先六国文字异形的状况,便利了国家政令的发布和民间文化的交流;统一货币,将战国后期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作为流通的货币,解决了携带、流通的困难,方便了经济交流;统一度量衡,解决了各地换算之间的困难,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统一车轨,解决了交通的不便,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和地区间的联系。
  进步:(1)、有利于统一国家的发展。(2)、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3)、有利于加强军事的力量。(4)、有利于巩固民族的团结。
  4、汉武帝的巩固统一措施(对汉武帝的评价):
  答:(1)、民族政策:北击匈奴(卫青和霍去病大败匈奴),河西屯边,西南开边,东北拓展,西汉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2)、经济政策:废半两钱,改铸五铢钱。在关中开凿六辅渠和白渠。治理黄河。
  (3)、文化政策:“独尊儒术”(董仲舒提出),兴办太学(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5、六朝时期南方地区得以开发,最主要的原因:
  答:(1)、南方温暖湿润,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业发展。
  (2)、由于北方的长期战乱,造成人口大规模的南迁,一方面改变南方人少地广的局面,有利于垦辟荒地;另一方面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经过统治者和老百姓的长期开发。
  6、从六朝经济开发的史实出发,联系当地实际,人口流动和地区交流对社会交流
  对经济发展的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哪些?
  答:无论是六朝的经济开发,还是当今改革开放,人口流动和地区交流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人口流动和地区交流,带来了先进生产力和劳动力,促进闭塞、贫困、落后地区的开发;促进交通道路的畅通;促进先进技术的推广;促进先进文化的传播;促进新兴城镇的兴起和繁荣。(再举例)
  7、你是如何理解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含义?举出我国历史上体现这种浩然之气的事例?当今社会我们如何提倡这种浩然正气?
  答: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无论发生什么变化,做人的基本准则是不能变的,这就是这句话的含义。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气节。举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司马迁忍辱负重著《史记》,文天祥正气歌,岳飞抗金。当今社会,仍有很多意志薄弱的人,经不起金钱和物质的利诱,成为腐败分子。社会大力宣传这方面的素材,鞭挞不良风气,形成一股正气,使浩然之气发扬光大;个人应加强做人准则、品行素养、道德情操等方面的提高,使浩然之气蔚然成风。
  8、百家争鸣:
  思想家
  代表
  代表作
  主张
  儒家
  孔子
  《诗》、《书》、《春秋》
  提出“仁”和“礼”的学说。他注意“因材施教”,教育学生对“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学习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孟子
  《孟子》
  主张“仁政”,“民贵君轻”,重视人的作用。提倡做人要有骨气。
  法家
  韩非子
  《韩非子》
  认为历史是发展变化的,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提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主张由君主掌握一切大权。
  9、司马迁有句名言:“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对照他和屈原的经历和成就,你如何看待这句话?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出哪些人生道理?
  答:司马迁忍辱负重,为了成就《史记》;屈原愤而投江,为了表达对楚国的忠贞。一生一死,虽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但他们都是为了理想和抱负,体现了两位伟人的崇高人格。因此,他们都受到人民的尊敬、热爱和推崇。(感悟自己发挥)
 
 
     来源:网络  编辑:xhz2627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