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中考资讯 > 阅读文章

2014兰州市中考大纲解析——数学

阅读:117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4/3/12 16:27:27
分享到:

数学:提高解题准确性和速度

科学院中学数学备课组长闫艳艳

【大纲内容】

命题依据: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命题依据。

考试范围:以九年级所学内容为主(七、八年级教学内容不单独命题)。

试题类型:选择题约占40%,非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阅读理解题、解答题)约占60%

考试内容

1.数与代数: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

2.空间与图形:图形的认识、图形与变换(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平移;图形的旋转、图形的相似)、图形与坐标、图形与证明。

3.统计与概率:统计、概率。

4.课题学习:不单独命题,但允许在试题中有所渗透。树立数学问题意识;获得探究数学问题的经验和方法;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大纲分析】

今年的《大纲》与去年基本相同,兰州市近几年的数学中考试卷,其整体特点为:主要考查重点知识点,无偏题怪题;试卷结构、题型保持较平稳,但在不断寻求变化,推陈出新;除选择题最后一题及填空题最后一题外,整体较简单、运算量也不大;解答题最后两题一般包括多个小问,且最后一问较难,运算量也大,区分度明显,充分体现选拔功能。从命题趋势来看,试题逐渐淡化纯概念和文字命题的考查,而渗透参数思想,强化符号运算;加强几何动态型问题、图形变换与规律型问题及阅读理解型问题的考查。因此,中考复习要注重策略,在各个复习阶段应各有侧重。

【备考建议】

第一阶段:基础知识系统复习(本阶段从420-5月10,约20)。这一阶段复习的主要目的是:(1)强化记忆。必须做到记牢记准所有的公式、定理、计算法则等。(2)熟练掌握基本方法。(3)提高基本技能。

本轮复习应注意:同学们一方面要跟着老师的进度,做好老师布置的习题,另一方面还要自己仔细读课本,认真计算课本上的例题习题,因为每一个中考题的出现在课本上都能找到它的原型。因此,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不搞题海战术,应该精讲精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同学们在做完一道习题后应加以反思,回想一下这道题考查了哪些知识点,运用了什么方法,自己是如何做的,如果出错了,错误在哪里。

第二阶段:难点知识专题复习(本阶段从511-21日,约10)。第二阶段复习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主要是针对中等偏上的题目进行的训练,习题的各种难度都在加大:第一,试题的文字量在加大,因此就要求自己养成耐心仔细读题的习惯,不能看见字多的题就有畏难情绪,其实题目读明白了,解起来就很容易。第二,题目的思维难度略有增加。一些题目就是要考查大家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的能力,要求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会运用数学概念、原理、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这就要求同学们有较强的思维能力。第三,题目的计算量在增大,尤其是代数题目,思维不是太复杂,但是最后的准确结果只有一个,这就要求大家计算要准确,在平时的做题训练中既要多动手计算,又要善于总结技巧。

第三阶段:模拟练习考前热身(本阶段从521-6月5,约15)。这一阶段是培养同学们应试能力的阶段,同学们可研究历年的中考题并规范训练,严格按照中考要求答题,按标准格式答题,纠正答题过程中的不良习惯,强化对知识的掌握和答题速度、节奏、经验等方向的积累训练。对于试卷的错误要认真分析,找出错误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

第四阶段:反思回味最后冲刺(考前10)。考试前十天,要对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按题型分几块回味练习,扫清盲点,或者找出以前的试卷重点对以前做错和容易错的题目进行最后一遍清扫。

在整个复习阶段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这几年数学试题已从一题把关转化为多题把关,而且解答题都设置了层次分明的台阶,入口宽,入手易,但是深入难,解到底难。因此,看似容易的题也会有陷阱,看似难的题也有可得分之处。所以考试中看到容易题不可掉以轻心,看到新面孔的题不要胆怯,应当冷静思考、仔细分析。

首先,审题做到仔细、认真。在平时考试中就有不少学生对审题重视不够,匆匆一看就急于下笔,以致题目的条件与要求都没有吃透,至于如何从题目中挖掘隐含条件、启发解题思路就更无从谈起,这样解题自然出错多。只有耐心仔细地审题,准确地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与量(如至少“a>

0”、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等等),从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才能迅速找准解题方向。

其次,不图要图。在目前题量大、时间紧的情况下,字则尤为重要。只有才能得分,只有才可不必考虑再花时间检查,一味求快,只会落得错误百出。适当地慢一点、准一点,可多得一点分;相反,快一点,错一片,花了时间还得不到分。

第三,不光动,还需动。近几年中考卷面上大量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况,如论证中的跳步,使很多人丢分。这主要是平时训练中只看着会了,并没动手真正演算、证明的结果。眼高手低的习惯是我们一定要克服的。

最后,应注意答卷技巧。每一次考试拿到试卷后,应将全卷通览一遍,一般来说应按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顺序作答。不要在某个卡住的题上打持久战,那样既耗费时间又拿不到分,会做的题又被耽误了。

     来源:网络  编辑:alo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