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阅读:530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1/10/26 22:35:21
分享到:
21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在信息化社会中信息素养已成为与体现传统文化的“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生存能力之一。我校长期以来坚持教学为主,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办学方针,在开展“主体性教学模式”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中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在实行教育改革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有步骤、有层次、有重点地开展了信息技术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验,推进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并逐步形成了学校的教育特色。信息技术是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在信息社会中,学习的资源无限扩大、异常丰富,学习的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地扩展。要使学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教育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从被动性的学习转向自主性的学习。本文拟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探讨如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
一、主体激发——激发兴趣,主动学习。
兴趣是人的认知需要的情绪表现,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众所周知,学生特别喜爱玩游戏,而这恰恰就是学生最大的兴趣所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含有不少适合学生练习的游戏。
如在二年级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入门介绍中,采用计算机自带的一些游戏引入新课,展示计算机的特点和功能,让学生亲自实践、亲耳目睹,从而激发起学生对计算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又如在进行鼠标练习的教学中,教师只进行简单的演示,而后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玩中练、练中玩,利用“纸牌”、“扫雷”游戏进行练习……
研究性学习,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国际社会普遍认同和实施的一种新的课程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之所以为国际社会所接受,在于它重在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素质教育,特别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是应对知识经济挑战的成功教学模式。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作为面向21世纪的基础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实验,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整个研究性学习课程模式的实施都将发挥基础性作用。笔者在对研究学习的一般原理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在信息技术课中进行了研究性学习实验,并取得了一定经验。下面,谈一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认识和一些具体做法,重点对研究性学习的环节和原则进行探讨,以供商榷。
二、研究性学习要求信息技术课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学生主体”观和“创新人才”观
信息技术是一门本身创新性很强的学科,开展研究学习,更需要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树立创新教育观念。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考虑自己如何教,而很少考虑学生如何学。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真正落实。他们被动的接受知识,而不是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在这种“填鸭式”教学模式下,培养出的人才是知识型,而非能力型。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书呆子”、“高分低能”。可见,旧的教育观和教育机制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必须以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树立学生主体观,探求新的教学模式和策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由重视知识的传授向重视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转变。
 信息技术课的前身是微机课,虽然两者不是同一范畴,但直到现在仍有不少人继续沿用前称。我校是从一九九八年四月起开设信息技术课的,作为本课程教师,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搞好教学,下面说说自己的一些想法,与大家一起交流。
三、明确课程教学目标,抓好基础教学。
本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进一步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并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基础教学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要点,重在基本技能。
1、任务驱动的指导思想
第一堂信息技术课要向学生明确本课程的学习任务解决好为什么学的问题。此后结合课程目标要求,提出每一个学习阶段的学习任务。可能将学习任务明确化、通俗化、具体化。同时注意将任务简化,同时将学生任务简化为基础与技巧两部分,便于让学生抓住重点,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比如:将画图使用分为基础部分(常用菜单、工具箱及颜料盒等)与技巧部分,基础部分内容严整量少,便于教学,务必严格把关,确保每位学生都学会,技巧部分注意方法教学,不必一一细讲,要引导学生学会摸索学习。
也要注意将任务分层,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相应难易的任务,因材施教。
2、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基本结构和计算机语言方面的教育。以使他们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为将来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打下基础。
3、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要提纲挈领
信息化是当今发展潮流,是国家社会发展的趋势,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随着教育信息化条件的发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培训的实施,各个学科应用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技术课程正在从计算机教育发展到信息素质教育,从单一的计算机学科教育发展到信息技术与不同学科教学相结合,信息技术教育融入教学活动中。
 以学生为主,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以学生的自主为主要形式;课堂就应坚持寓教于乐,寓学于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应努力活跃学的形式,改革学的方法,调整学的结构,应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全方位动起来,个个参与,使课堂真正充满活力。
四、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游戏中学。
通过游戏,使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兴趣,激发求知欲。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创设乐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乐学是教学质量的关键。教育家陶行之认为:“学生有了兴趣,就肯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
游戏是孩子们十分喜欢的活动,是驱逐学习恐惧的良药。游戏中学生的“自由参与”,往往会引发“自由表达”。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适合儿童的游戏操作,使信息技术教育游戏性、玩具化、可……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更是一门科学。从现在的社会发展来看,信息技术之所以成为一门技术性课程,它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产生活中的活动,工具的日趋现代化、自动化、程控化,也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及电子信息技术的前景与意义。对于这门新兴学课,怎样引导学生来学好这门课,从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得出一点体会。
五、因地适宜,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上好信息技术课。
在我们这样的农村中学,学生初步接触计算机总是有很强的好奇心,再加上部分学生在校外接触到的、听到的。看到的电脑游戏,游戏很适合少年儿童的兴趣;他们往往对课本中的知识性问题不能产生兴趣,只是找计算机中即那些精美的图片,或小游戏。对于这一点,我们应该做大量的宣传。从正面引导学生,让他们知道学习好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意义和在未来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的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机会还是很少,基本的操作都很不熟练,更不用说在INTELNET 上去查找什么信息资料。怎样解决好这个问题呢?首先要抓住课堂时间,在课堂上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哪怕简单的操作务必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教给学生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端正的学习态度。不轻视任何简单的操作技巧,技能熟练到怎样的地步呢?不管拿起什么样鼠标器,不管什么样的电脑,右击或双击操作都能达到单不虚发的效果。
 六、老师教以引导为主,学生学习以自学为主。
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兴趣这是学好本节课的首要条件,所以老师就要努力,尽量给学生创造
随着当代信息技术向中小学教育的扩展,多媒体计算机在教育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校园网络的建设已成为许多学校的议事日程,从当今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经验来看,从单机发展到网络,是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必将成为地理学科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那么如何利用计算机网络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兴趣、习惯、能力呢?
七、计算机网络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稳定的兴趣能使认识过程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能使观察更加敏锐,记忆得到加强,想象力更加丰富,克服困难的意志得到加强,使智力活动的效能大大提高。有人说:“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为有效”。
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是任何其他媒体所没有的。多媒体计算机进一步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而且可以立即反馈的人机交互方式。这样一种交互方式对于地理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地理学科主要是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特性,有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对于学生来说难于理解,但如果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特性,在地理中可运用大量的地图、图片、图表、视频,这样就能做到教学的直观性,从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形成学习动机。
此外,这种交互性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则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
     来源:网络  编辑:xuyunso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