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与坐标
能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或者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能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明白图形变换与点的坐标变化之间的关系。会用多种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图形与证明
了解证明的含义,理解证明的必要性,明白几何的演绎体系对数学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价值。了解逆命题的概念,会区分命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会识别两个互逆命题,并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初步了解反证法的含义,理解反例的作用,知道利用反例可以说明一个命题是错误的。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能保证证明的过程步步有据。能灵活运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规定的基本事实、《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要求利用规定的基本事实证明的命题以及人教版教材中的定义、用黑体字表达的命题作为证明的依据进行几何推理。
(3)统计与概率
●统计
了解抽样的必要性,能指出总体、个体和样本,知道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的结果也不同。能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描述、分析和表示(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并会处理统计数据,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在具体情境中不仅会计算加权平均数、极差和方差,而且能理解这些统计量的意义。根据具体问题,能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和离散程度。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和作用,会列频数分布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能用样本的平均数、方差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对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数据能形成自己的看法,认识到统计在社会生活和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概率
了解概率的意义,会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理解大量重复实验中的频率与事件发生的概率之间的关系。
(4)课题学习
感受“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基本过程,形成自己的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对相关数学知识有较深刻理解和运用能力。
2.数学活动过程
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活动获得数学猜想,并能进一步寻求证据证明猜想的合理性;能够使用恰当的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数学思考过程。
3.数学思考
能够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够使用符号表达数量关系,并借助符号转换活动获得对事物的理解;能够观察到现实生活中的基本几何现象,能够运用图形形象地表达问题、借助直观进行思考与推理;能意识到借助统计活动去收集信息是做出合理决策的一个重要手段,面对数据时能对它的来源、处理方法和由此而得到的推测性结论做合理的质疑,能够正确地认识生活中的一些确定或不确定现象;能从事基本的观察、分析、实验、猜想和推理的活动,能用实例对一些数学猜想作出检验,从而增加猜想的可信度或推翻猜想,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