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中考记叙文应试技法
二、命题趋势
(一)注重考查记叙文的真实情感
这一点要求文章积累动情点。所谓动情点,就是事件中能触动人们思想感情的关键内容。要写出动人的文章,首先要有能打动人们思想感情的材料。材料动人,文章才有可能动人。如果题材寡情,连作者都感动不了,又怎能打动读者的心呢?那么,学生生活中有没有生动感人的素材呢?回答是肯定的。积累动情点,就要留意我们身边发生的感人的故事。要留住情感的火花,就应该准备一个记录本,随时摄录一些感情的神貌,主要是描述细微的感受和动情的氛围。如果能随手记录,不断积累,并经常翻阅,那么这些记录便是作文的源头活水,可令文思喷涌永不枯竭。
(二)关注记叙文的细节
人的七情六欲是相通的,能令你动情的内容,往往也能使别人动情。然而令人动情的,不一定是事物或物件的整体或整个过程,往往是事物的某个部位或事件的某一细节。因此作文不能只写事物的轮廓,而应抓住最让人动情的内容渲染之、凸现之。一般来说,在写人的文章中,人物的精神品质、性格特点可以看作动情点。如《小橘灯》中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便是最能给“我”以鼓舞的动情点。因此,作者对小姑娘打电话的动人事例做了具体描述,来渲染她的“镇定”;对困苦的家庭环境做了具体的描绘,来渲染穷人孩子早当家的“勇敢”;对做灯送客人以及安慰客人等情节做了细致的描写,来表现小姑娘坚信未来的“乐观”。
(三)分析记叙文的情感发展
要使文章动人,还得交代令人动情的特殊原因。为什么同样的事情,别人没动情你会动情?又为什么相似的事情,昨天没动情而今天会动情?交代了动情的原因,也等于营造了动情的氛围。例如《蛛网》:清晨,薄暮的晨雾像一层轻纱裹着树林,新鲜的空气中夹杂着树脂的清香,叫人感到清新、愉快。这个特殊环境,既是蛛网成为精美绝伦的头巾的客观条件,又是激起“我”美好想象的外在因素。总之,积累动情的素材,渲染动情的内容,交代动情的原因,让感情充满作文的全过程,使情感贯穿文章的始终,这是使记叙文动人的有效方法。让我们从范文的研读中获得借鉴,从作文的实践中得到验证吧。
三、解题方法指导
(一)记叙文知识概要
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记叙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记叙文既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又包括一般的记叙性文章。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常见的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日记、参观记、回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