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中考资讯 > 阅读文章

现行语文教材难令人满意 应从人性出发(2)

阅读:359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1/10/20 15:26:55
分享到:

民族文明的底线出了问题

尽管说语文不除,教育已死,叶开还是坦陈:语文教育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刻,但非改不可的并非只有语文。语文教材只是我批判教育制度的着力点。

同叶开一样,第一线成员童蓓蓓认为:语文并不是最糟糕的。在文科教材里,语文的病反而是最少的,历史、政治可能严重得多。她觉得人们之所以那么关注语文,那是因为母语跟我们的精神紧紧相连

在学者傅国涌看来,小学语文课本的地位远不止如此,他说:它不能为一个民族提供文明的高度,但是它能提供文明的底线。他认为,语文教育是一种根基教育,它要给人奠定基本价值,如何看这个世界、自然、人生。小学语文又比中学和大学覆盖的面更广,因为面广,所以它是培养人、建构人的最重要阶段。

而在这样一个重要的阶段,语文课本并不令人满意。在研究小组发布的评估报告开头,蔡朝阳引用了一首台湾组合的歌曲:亲爱的妈妈,请给我哭闹的时间/让我迟一些才学会标准的笑脸/也许你可以先给我一些时间/让我喜欢自己/才接受文明的训练。给孩子一些自由发展的时间,不要逼他们过早成为大人,这件在蔡朝阳看来理所应当的事,却因教材的儿童视角缺失而成为奢望。孩子有自身的心理结构,大人们应该去理解他们,而不是进行成人化的灌输。蔡朝阳说。

在小组另外一些成员看来,教材中事实的缺失危害更大。这些事实的缺失,是指小学课本中大量杜撰的名人故事,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陈毅探母》和《爱迪生救妈妈》。小组成员郭初阳花了三个月的时间,考证出陈毅探母不过是《二十四孝》中《涤亲溺器》的现代版;而在美国留学的何易,发现爱迪生根本没有救过妈妈,因为那时阑尾炎手术根本还没出现。

郭初阳对此忧心忡忡:如果教材充满谎言,那么小朋友会觉得说谎是正常的。让孩子生活在虚伪中,这很糟糕。

满意的课本要从人性出发

1021,苏教版教材编撰者就《陈毅探母》与《晚上的太阳(即《爱迪生救妈妈》)两篇课文的真实性作出回应。他们出具了《陈毅探母》原作者胡兴模老人的来信以证明该故事并非虚假。至于爱迪生救妈妈,苏教版编撰者之一朱立奇回应说,根据他们查阅的资料,最早的一例阑尾炎手术早在爱迪生之前出现,只不过那时还没有阑尾炎这个名词而已。

尽管如此,人们对于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声讨仍在继续。郭初阳认为这并不是有力的学术回应。更多的人则认为,即使这些故事有据可查,现行的教材也难以令人满意。

童蓓蓓说:我们现在过于关注课本,其实是不正常的。在美国,老师会根据自己的特长、学生的情况来确定这学期他们要读哪几本书,写哪几篇论文,就这样循序渐进来进行语文学习。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但学生获得了提高,老师也得到了解放。

蔡朝阳认为,其实也有令人满意的语文教材,他谈起自己看到的一套民国老课本时兴致颇高:那是非常棒的课本,它以诗歌、顺口溜的方式,将农业社会里一个小孩子所能看到的东西编成课文。

傅国涌也很早就开始收集晚清民国的旧课本,他觉得这些纯粹的国文教科书最大的特点是它始终围绕着人性。这些课本的立足点都是一个个小朋友,它们从学生对天地万物的感知出发,讲身边的小动物、花鸟鱼虫、风雨雷电,也正是因此,一些老教材曾被人戏谑为猫猫狗狗。这些描述猫猫狗狗的文字篇篇生动灵巧,在认识周边事物的基础上,教孩子们逐渐去认识家庭、认识社会、认识国家。

傅国涌认为,人们应该把这些可贵的老课本,当做今日的一种资源:我们今天之所以要回过头看过去的教材做到了哪一个水准,正是要寻找资源。资源无非两种,一种是外来的,一种是本土已有的。我们向前追溯,几十年前的那些资源,在今天来看就是也有新的一面,我们不能照搬那样的资源,但它可以给我们提供新的思路。

 

     来源:网易教育频道综合  编辑:roni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