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中考资讯 > 阅读文章

中小学教材屡受争议:被指四大缺失 造假声四起(1)

阅读:264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1/10/20 14:07:49
分享到:

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 这段时间,全国范围内关于中小学教材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歇。

前有鲁迅大撤退风波,后有质疑爱迪生救妈妈陈毅探母为杜撰内容,再有秦始皇、汉光武帝、诸葛亮等人画像太相似惹争议。近日,复原的张衡地动仪模型是否应该放在教科书里,又成为新的焦点。

一时间,中小学教材甚至被指有经典的缺失、儿童视角的缺失、快乐的缺失和事实的缺失四大缺失。

该不该给名篇整容

10月,《收获》杂志副编审叶开在博客上连续发文《上海小学语文恶意篡改安徒生童话》、《被小学语文教材篡改的巴金名作》,并言辞激烈地表示:小学语文教材里大量出现的剽窃和篡改的劣质课文,比三聚氰胺奶粉还要危害深远。

同月,一个名为第一线教育研究团队的民间团体在其研究报告中说到,小学课本对入选作家原文进行修改,以致教材中的文章失去了原作的韵味。矛头直指孟郊的《游子吟》和安徒生童话改编的《一颗小豌豆》。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教学参考书副主编朱立奇回应说,文章选进教材就必然会修改。作家不是为了教材而写文章。文章可能会带上时代烙印和个人色彩。比如使用了不够规范的白话文等。同时,文章入选课文还需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有时候限于篇幅、生词等方面,也会进行改动。他认为,小学生读改编的文章,并不妨碍再去接触原文,两者没有矛盾。

对此,有人指出,随意修改名著的行为其实完全可以避免。小学生理解能力浅,但可以从教师的教学目的入手,使文章既能让学生理解,又不破坏原著。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  编辑:roni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