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温和降水:
(1)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气温、降水
(2)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气温变化曲线图)
a、一天中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午后两点)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b、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最高月平均气温在7月,最低月平均气温在1月。(海洋推迟1个月,南半球相反)。
二、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规律:
(1)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总体规律:
a、自南向北逐渐降低,南北气温差别很大。
b、 造成南北气温差别大的主要原因:纬度因素(我国南北跨纬度大)。
c、一月份0℃等温线大致经过淮河――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
(2)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总体规律: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
三、温度带:
(1)依据:根据各地热量状况的总体差异。
(2)六个温度带与耕作制度、分布的主要地形区:
四、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1)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规律: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大部分地区集中于夏季。
(2)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3)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淮河――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4)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脉东南端。
(5)我国年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台湾的火烧寮,最小值出现在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五、干湿类型:
(1)划分依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2)四类干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