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对话方式建设

阅读:168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3/12/27 18:54:37
分享到:
一、转变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给予学生发展对话意识的空间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组织对话教学,首先就应当转变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给予学生发展对话意识的空间。具体来说,关键是要做好以下两点。第一,适当转变桌椅摆放方式。在组织思想品德课堂对话教学时,可适时转变传统的秧田式的桌椅排列模式,采用圆桌型、马蹄型等灵活多变的座位编排形式,使大多数学生能面对面地参与到对话中来,提升对话教学的效果。第二,“异质”分组。教师可在进行多样化座位编排的同时,将学习成绩、能力、个性等方面不同的5~6名学生分为一个学习小组,使学生在展开问题探究时可以拥有更宽广的思维,相互补充,相互激发、交流与对话。
二、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鼓励学生对话意识的发展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及青少年教育时就指出:“离开感情层面,不能铸造人的精神世界。”对话教学是师生课堂互动的过程,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对鼓励学生对话意识的发展极为重要。
以“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一课的教学为例,谈到邓小平提出的“先富带动后富,最后达到共同富裕”的战略构想时,往往就有学生不是很认同,认为“既然政策这么好,那为什么目前中国的贫富两极分化如此严重,这说明这个政策过时了”。要解决这种思想问题,依照“教师权威”来阻遏学生的看法,显然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而将问题摆到桌面上,鼓励学生就此畅所欲言,反而更容易达到“道理越辩越明、思路越辩越清”的效果。笔者在组织教学时,就有学生主动阐述自己的观点:“虽然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发展了,但贫富两极分化却严重了,中国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5,明显没有达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我认为还是政策存在问题。”但也有很多学生表示,先富带动后富更加符合当时和现在的国情,不实行这个政策,或许不会出现贫富的两极分化,但更可能带来的是共同贫困,造成贫富差距过分悬殊的问题不是政策本身造成的,而是我们落实贯彻得不好。争论到这个地方,笔者进一步启发学生:“那国家现在实施了哪些调节社会分配的措施来解决贫富分化的问题呢?”这个问题顿时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联系时事,说到了国家的“三农”政策、养老和医疗保险体系等,最后得出结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这个政策是正确的,实践中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落实中出现的问题也正为国家所重视、解决,我们必将缩小收入差距,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课进行到这里,笔者得以真正体会到,大胆放开学生的手脚,允许对话教学中师生、生生间的思想碰撞,更容易迸发出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三、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最近发展区”,精心设计话题策略
所谓话题,在对话教学中是指对话发起并持续的依据或中介。作为对话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话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对话教学实施的效果。具体来说,话题设计在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同时,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都有话可说,有疑可问;要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将话题设计成为是学生“跳一跳才能摘下的桃子”,控制好话题讨论的难易度,使之能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又不至于让学生丧失信心。
如教学“珍视集体团结”内容时,就可以联系学生的班级生活和以往所学知识,进行有梯度的层次设问:①什么是集体?②以我们的班级组织为例,集体对个人的重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个人对集体的重要性又有哪些?③由此你总结出,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是什么?在联系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前提下,用感性材料做多角度设问,使其逐步过渡到新问题即进入“最近发展区”,提出新的讨论话题:如何发挥集体力量,珍视集体团结?这样的话题设计,才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优等生的发展和后进生的进步,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能够从各自的条件出发而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
总之,“对话教学”方式是符合初中阶段学生身心特征和教育教学规律的崭新教学模式,但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必然存在其不足之处,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对其予以补充、完善和改进,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对话教学”的优势。
参考文献
[1]保罗·弗莱雷着,顾建新译.被压迫者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翟志峰.参与·分享·进步——试论对话教学与学习方式转变[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2).
[3]戴建华.基于教材高于教材——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有效驾驭教材摭谈[J].上海教育科研,2011(11).
 
     来源:网络  编辑:goldfisher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