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稳落月宫;“玉兔”,信步虹湾。五星红旗闪耀月球之上,中华民族实现奔月梦想,中国成为继美国、前苏联之后第三个实现月面软着陆的国家。为了这一刻,炎黄子孙梦想了数千年;为了这一刻,航天人拼搏了整10年。让落月“嫦娥”激励学子继续追梦,让梦想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成为续写中国梦的时代呼唤。
“嫦娥奔月”的神话世世相传,飞月的美好愿望代代承继。年年中秋,地球之上,亿万中华儿女“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听老奶奶讲,月亮上有“广寒宫”,宫中有婀娜的嫦娥;听老爷爷讲,月亮上有魁梧的吴刚,有捣药的玉兔;听妈妈说,有飘香的桂花树;听爸爸说,有环形山和月海。传说中,诗仙李白水中捞月,醉溺江中。他感叹“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在他眼里,那是一个永远也不能到达的彼岸。而在苏轼眼里,月亮是一个高处不胜寒的“天上宫阙”和“琼楼玉宇”,发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绝叹。
望月、追月、探月,人类对月球乃至宇宙的探索从未停止过。《中国探月》一书记载,从伽利略发明望远镜开始,人类陆续命名了月球上的一些地形单元。在月球上“留名”的中国人名、神话人物名包括祖冲之、张衡、郭守敬、万户、石申、高平子、李白、嫦娥等。有关国际组织用这些名字命名了月球上的环形山和月溪。祖冲之被命名的理由是:南北朝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创立《大明历》,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七位;张衡是:东汉天文学家,提出浑天说,研制浑天仪,撰写天文著作《灵宪》;郭守敬是:元朝天文学家,编制天文历法,研制新式天文仪器;万户是:明朝的一位官员,人类历史上有记载的尝试用火箭飞天的世界第一人;石申是:战国时期天文学家,撰写《石氏星经》;高平子是:开创中国现代天文学;李白是:中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嫦娥被命名的理由是:嫦娥奔月的神话。
时光穿越到现代,古人眼里遥不可及的月球,被现代航天人征服了。2004年,我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命名“嫦娥工程”,分为绕、落、回三期。2007年秋,“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现绕月飞行和科学探测;2013年12月,“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面软着陆并自动巡视勘察;2017年前后,“嫦娥五号”探测器将实现月面自动采样并返回地球。“嫦娥三号”实现了中国航天七大创新,包括航天器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首次地外天体巡视勘察,首次对月面探测器遥操作,首次研建我国大型深空站等。
十年探月路,托举中国梦。从“神舟”的十全十美到“嫦娥”的三战三捷,中国航天人拼搏奉献,用“中国创造”把“中国奇迹”一次次写上太空,用“中国精神”把“中国力量”一次次彰显宇宙。首次成功完成载人登月的美国科学界给予了高度关注,叹服“中国航天团队一再表现出一种不可思议的能力”。来自澳大利亚的天体物理学家凯蒂·马克说:“自我有生以来,中国是唯一在月球上‘软降’某个物体的国家。”
举国同庆之际,让我们在衷心祝贺的同时,向航天人学习,向航天人致敬!让我们从现在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勤学苦练,追求精准,掌握扎实知识,攀登科学高峰,创造更多的中国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