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学业负担重,这不是新闻,孩子们心理负担亚历山大,也可以理解,但“鸭梨”究竟有多大?这个数字却让人有点难接受:浙江省47.4%的初中生,感到学习压力大,高于全国;30.8%的初中生,有“抑郁倾向”;62.1%的初中生近视,超出全国近2成……这对向来“轻负高质”的浙江教育,无疑是一份不能沉受之重。
披露这个数字的,是上周省教育厅公布的一份名为《2012年全国教育质量监测浙江省情况分析》的报告。去年5月,教育部对全国31个省进行了教育质量监测。浙江地区8个县的4年级和8年级学生被抽样。监测的内容,主要有5方面:数学学习质量、科学学习质量、心理状况以及学校相关因素。
浙江省教育厅督导处处长叶向群说,事实上一系列的数据反映,“学习时间长、课业负担重并不能带来高的学业水平。”更糟糕的是,此次监测却反映:“课业负担最重的县,学业水平反而最低。”
压力催生质的变化:调查披露,23.4%的初中生厌恶学校,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2%。同时,在学校感到快乐的学生只有74.2%,比例低于全国。学生的这些压力,究竟来自哪里?有哪些方法能化解?孩子们的焦虑,某种意义上也会是整个社会的焦虑。
保叔塔实验学校家长:“九年一贯制”能延迟压力,但没法消除压力。
1990年安吉路实验学校率先在杭城试行“九年一贯制”,此后20多年间,已有十多所“九年一贯制”的教育集团通过扩张、合并等方式组建起来。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的6年和初中的3年得以打通,体系内的学生在一个校园度过9年时光,不用再担心小升初的问题,这种模式之下,学生的压力如何?
接受采访的陈子渔妈,孩子正在上7年级。她告诉记者,因为小升初直升,确实在小学阶段孩子没有太大压力,作为老师,也可以不考虑和别的学校的竞争,因此素质教育上更用力。
孩子和我开玩笑:太可怕了,都不敢活了!
子渔妈说,但是上了初中后,中考的紧箍咒开始慢慢收紧,“孩子虽然暂时没抱怨,成绩也还算不错,但是有时候也和我开玩笑,想到两年以后的高考,太可怕了,都不敢活了!”
子渔妈对大数据知根知底:最大的压力来源,还是杭州优质高中数量太少,竞争太激烈!2万多初中毕业生,排名前三所的高中总共召2000人不到,还有相当一部分面向全省,就算前八所全算进,也不到一半的比例。
以子渔现在上的班级为例,保实在杭州还算是不错的学校,一个班40多个学生,总共9个班,满打满算总共也就10%能上好的高中,班级排名至少要前三!作为家长,无非少焦虑几年。
“九年一贯制”的体系内,原则上是不允许在小升初环节重新择校的,但是迫于压力,还是有很多家长让学生“出走”。子渔妈说,“女儿班里有一个出去报其他民办学校,去了文澜”。
据了解,这些孩子的重新择校,也要面临严格的考试,和对环境的重新适应过程,家长6年前趋稳的选择,在中考这根指挥棒的面前,也显得不那么淡定和自信了。
教育局德育老师:成人可以用沙包发泄,孩子唯一的发泄口是中考,中考就是孩子的理想。
郑老师在教育局负责德育工作,讲话引经据典,如数家珍。他所在的西湖区,是杭州市教学质量公认的翘楚,接到记者的电话,他直言,震惊之余也是必然结果。
郑老师自己的女儿也在上初中,他坦言,江浙这一带经济比较发达,一方面家长对子女要求高,另一方面社会对孩子关注度高,孩子本身从小耳濡目染,给自身的压力也高,可能三方面外因和内因相叠加,无形中促成了很重的心理压力。
郑老师分析,孩子排解的机会实际上很少,两点一线的生活:学校——家庭是大部分学生的常态,假如有第三点,也是培训机构,在这个闭环当中,没有任何一个缺口能找到突破。
成人的世界里也充满压力,但是大人尚且可以冲着玩偶,用拳击释放。中学的孩子,唯一的发泄出口是中考。郑老师顿了顿,补充说,“我也问过一些孩子,他们的理想就是中考,前八所,前三!也难怪这批孩子压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