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中考资讯 > 阅读文章

北京修改教改纲要 随迁子女已享同等教育

阅读:252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1/10/15 16:06:07
分享到:

新京报讯(记者王佳琳)把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纳入公共财政体系保障范畴。昨日发布的《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以公办学校接收为主,完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保障体制

上学以公办校接收为主

近年来,随着大量务工人员进入北京,他们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他们的随迁子女在京接受教育的问题日益突出。

《纲要》提出,要进一步增强保障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教育的能力,强调以公办学校接收为主,完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保障体制。

市教委新闻发言人线联平表示,在此次正式出台的《纲要》中,把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纳入其中,并首次明确提出了把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纳入公共财政体系保障范畴,使随迁子女在首都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

要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

《纲要》还指出,要加强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融入首都生活的教育,在确保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享受义务教育权利的同时,注重他们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生活习惯的培养,以使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能较快地融入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接受高中教育未入纲要

但在去年10月征求意见稿中提出的制订和完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本市高中阶段教育的办法,满足符合条件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在昨日公布的《纲要》正式文本中并未出现。

追访

义务教育

随迁子女已享同等待遇

对于《纲要》提出的把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东城区东高房小学校长张宏昨日表示,该保障早在几年前就已享受到了,并且逐年增加。

据她介绍,该校学生67%是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目前他们与北京本地学生享受着同样的待遇,不但免除了借读费,还免除了课本费。

政府财政拨款这几年每年都在增加,张宏说,她所在的学校属于经济薄弱校,学校发展纯靠政府支持,由于政府财政支持逐年增加,虽然随迁子女占大多数,但学校的经费还是很充足,政府挺为我们这类学校着想,只要学校有需求,合理的情况下政府就给予支持。

个案

在京高考

生在北京难以参加高考

平平是海淀区一所小学的二年级学生。她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她觉得自己是个幸运儿。

她出生前,父母就已来京打工,至今整10年。两年前,她到了入学年龄,正赶上政策要求公办学校接收流动儿童入学。父母花了不到1万元的借读费,让她进了北京一所公办校。

2010年,北京免除了学生课本费。平平虽然是随迁子女,但跟北京本地孩子享受到了同样待遇。她觉得自己跟北京孩子没什么区别。

孩子现在还小,体会不到区别,以后就会感到不一样了。孩子单纯的想法让她的父亲悄悄落泪。

北京一老一小医保政策平平享受不到,外地孩子难道就不生病?让平平父亲难受的是,他在30岁时携妻来京打工,10年来,每月按时向北京交税1000多元。但这些努力仍然改变不了现状。流动子女、外来务工子女……”平平的父亲最不爱听这样的叫法,他觉得这些进京工作的外地人应该被称呼为北京新市民

听说此次《纲要》提出把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平平的父亲并不是很兴奋,他说这个消息对他来说,只是政策上些许改变,但实质性的政策一点没变。

为什么不能把学籍作为让外来子女在京参加高考的依据呢?去年10月,平平的爸爸听说北京正在讨论让符合条件的进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读高中,他当时充满了希望。当听说该提法在《纲要》中没出现时,他再次为女儿的前途感到迷茫。

     来源:新京报(北京)  编辑:roni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