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颠倒黄白】撼山易,撼中学数学难

阅读:213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3/11/8 15:57:11
分享到:
数学可以滚出高考,但你滚不出中学数学
  近日,北京市公布了《2014-2016年高考高招框架方案》(征求意见稿)。方案本意是英语“滚出”高考:从2016年起,英语将实行社会化考试。没料到,网上反应竟是数学更应该“滚出”高考。典型理由是踏上社会后,“只有数钱时才用数学”。
  会数钱后学的那些中学数学内容,生活中当然是有用的,只是很多人不用。比如,人们对教育现状的诸多抱怨,背后根本原因之一,是太多的人竞争太少的优质教育资源。优质教育为何如此稀缺?——中学数学即可估算。
  优质教育需要优秀教师。不管怎么定义优秀,这类由多种因素决定的资质,通常如智商般在人群中呈正态分布。高于均值两个方差的状态可视作优秀。查正态分布数值表,处于优秀状态的人占总人数2.2%。简单起见,假设每一年龄的人数都相等,将此当作一个“年人”单位。中小学生总人数为12“年人”。设教师年龄在20至60岁之间,这一年龄段的优秀人才总数为40×2.2%,即0.88“年人”。如果他们全部当中小学教师,那么学生和教师的比例为12÷0.88,四舍五入后得14。
  优秀人才不会全当孩儿王。从供应一端看,优秀人才所能满足的生师比应高于14。但从需求一端看,据人民网北京2010年7月18日电(记者潘健),北京2009年的生师比为小学13,中学12,都低于14。供应落后于需求,好教师必然稀缺,因此优质教育一定是稀缺资源——如果家长都要,竞争必然激烈。确实,人民网那篇报道的标题就是“北京师生比和医师人口比超欧盟,为何依然看病难上学难”。
  同样,因为竞争激烈,那种认为“降低题目难度比‘高考取消数学’靠谱”的意见,也是有点问题的。高考必须适度拉开考分距离,以便各类高校选择,考题应有一定难度。这里可以参考作文的教训。
  前几日,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先生在《中国青年报》撰文,《高考改革的四种措施与设想》,抱怨作文分数拉不开,“高考语文最主要部分的作文,就因区别度模糊而极大地弱化了选拔功能。……这就应当改,想办法让作文评分正态分布”。这看法温先生以前讲过。2011年5月19日那期《南方周末》,登有温先生专访,《高考作文,改起来并不难》,其中也谈到:作文“评分等级的这种非正态分布,不能反映考试水平,对考生很不公平,这种现象在数学、物理等其他学科中很少见”。
  作文的高考权重降低后,这部分考试已经难以选拔优秀学生。真要更正却很难,只能高校自主招生时另行考试。数学如果大幅降低难度,只怕要走作文前路:选拔功能弱化,逼得名校自招考试的数学部分提升难度。
请注意,温儒敏先生一再提到“正态分布”。即使谈的是语文高考,也需要运用高中里才学到的比较高等的中学数学概念,才能既清楚又精确地表达他的意思。
  当然,中学数学可以教得有趣些,少一点辛苦。理想的教育是孔老夫子讲的“因材施教”。但就整体而言,把优秀人才全部拉来,也只能将生师比降到14。美国名牌私立中学那种4-6的生师比,公立学校永远达不到。受到生师比限制,大课堂上,因材施教不易实行。幸好,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过一个“多元智能”(MultipleIntelligences)理论,他认为人的智能有多个范畴。所以,如果做不到因材施教,则不妨综合施教:对重要的概念,用各种方式来说明;对有启发性的题目,用各种方式来解答。对不同智能的学生,但愿不同方式里的某一种,能令其欣然开窍。而数学,恰恰是中学课程中最适合综合施教的。
  讲解数学概念或解答题目,你可以用数学语言抽象地讲,你也往往可以编故事“语文”一下;你可以用公式解,你也往往可以用图像解,或列表看趋势并求值。因为数学极其广泛的应用,联系各类智能范畴也不算难。相似形可以联系绘画的透视;级数可以联系音乐的音高,高一个八度就是音频加倍。如果一定要和将来的工作有联系,可以利用微软办公室软件里的试算表Excel——这是日常生活和各类职位上的极有用工具。级数是显然的选择,但其他内容也能用的。比如,在表上定义两个函数,让储存第一个函数的数值的格子,等价于储存第二个函数的自变量的格子。当第一个函数的自变量改变时,就能直观地看出复合函数的定义。
  进入上述境界,就会发现:数钱之外,中学数学之用大矣哉。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songweiwei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