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存在情感障碍
情感是人们内心对外界事物所抱有的肯定或否定态度的体现。能满足或符合人的需要的事物就会引起人的积极态度,使人产生一种肯定的情感,反之就会引起人的消极态度,产生一种否定的情感,而在数学教学中恰有许多与学困生需要相抵触的情况,从而造成了学困生的情感障碍。
(1)教师或家长对学困生期望值过高。学困生的基础本来就薄弱,知识缺漏严重,而教师或家长都要求他们和优秀生一样,在相同的时间内接受同样多的东西,完成同样多的学习任务,这样严重脱离了他们的实际,造成学困生负担过重,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导致他们害怕数学,厌恶数学,最后甚至放弃对数学的学习。
(2)教师教育不得法,忽视个性差异。有的教师教法单一,不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客观实际以及个性差异选用教学方法,教学中着眼于知识点的传授,只重视多给学生知识,忽视了能力的培养,上课缺少生动性、趣味性,语言单调缺乏感染力,往往重视优秀生而忽视学困生的存在,很少给其表现机会,使学困生渐渐对数学失去信心,最终成为数学学习的失败者。
7缺乏健康向上的情趣
数学学困生大多认为数学难学、太抽象,对数学有厌学情绪,上课时不能进入角色,任凭自己开小差,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从心里排斥学习数学,同时完成作业缺乏紧迫感,总是希望老师提示或抄袭同学的答案。此外由研究可知,数学学困生的情趣大都在吃穿玩中游荡,停留在生理和心理需要的低级层次之中。
8缺少成功体验
美国教育家格拉塞在《没有失败者的学校》一书中指出:“一般学生都知道受教育的重要,但失败的经验使他们放弃努力,他们的自我观念也会因失败的经验而不健全,使他们对生活没有信心,对事物不感兴趣,对未来不抱希望。”
数学学习过程本身就是对自我的挑战,而数学学困生往往怕解题、怕吃苦、怕动脑筋,一旦失败的体验多于成功的体验,数学成绩一直不能满足自己的期望,数学学习就变成了一副沉重的负担,长期处于困惑、苦恼或失望之中。沮丧、自卑、抑郁、退缩、被动的情绪体验最终导致这些学生严重的自我否定观,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调查表明,有71.1%的数学学困生由于数学学习方面常常有一种失败感,而不喜欢数学,并由此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觉得自己难以应付学习任务,情感上产生消极情绪,害怕学业失败。这样,数学学困生在经历了多次失败和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便产生了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这种失败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长期缺少成功体验导致的。
9不当的成就归因
归因理论是当代教育心理学用以解释学生学习的重要理论。归因理论告诉我们:当学生对学习做努力归因时,能获得胜利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愉悦感,即使失败,学生会认为是自己努力不够,他会加倍努力的去争取成功,有利于保持学生的自尊,避免消极情绪的产生。初中生处于“第二断乳期”,心理发育和发展还不成熟,虽然在认识、情感、意志上都有一定的发展,但他们对自我的观察、分析、评价、体验,还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数学学困生的自我观念、自我评价往往比较消极,对于考试,他们往往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一些外部因素上,如试题、教师、运气、怯场等,很少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比如自己是否努力了,或努力的程度如何。面对不良成绩,或怨天尤人,或不当回事,有病而不觉病,或知病而不知因,从不自身找原因,导致他们缺乏迎头赶上的勇气,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逐渐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数据显示,在回答“你认为高中阶段数学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时,竟然有26.3%的学困生选择是“老师讲的不好”,有21.1%的学困生选择是“初中数学太难、太抽象”。根据上述的调查分析,初中数学学困生在学习动机、学习兴趣、自信心、学习焦虑、意志力和情感方面与数优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通过对这些差异的分析,可以从中找出影响初中数学学困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