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自从各地大量采用多媒体辅助中学数学教学以来,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学效果、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绝对只能“辅助”,而不能替代传统的一张嘴、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但从目前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使用情况来看,还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一、忽视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目的
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许多明显的优点:有利于实施个别教育、做到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但是一些老师片面追求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甚至形成了没有多媒体的课就是不成功的课,就不能用作公开课,就不能参加教学比武等活动的错误认识。这样,使得有些老师为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其所作课件也仅是一些简单的文字加图片,而这只要用一般的小黑板或投影片就完全能够达到相同的效果,甚至会更好。这种作法造成了大材小用,资源浪费。
二、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活动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现代教育要求教师注重对学生思维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和意义建构的的途径去获取知识。以前,我听过一堂数学公开课《不等式的证明(一)》,执教者使用的课件是用《FLASH》制作,《AUTHORWARE》连接的。整堂课,教师没写一个字,全部由电脑展示,教师只是动动鼠标,播放幻灯片,例题的题目,解答过程全部是电脑演示,学生完全没有动手,也没有独立思考的余地,只是简单地流览了一遍。练习时,错了--电脑发出一种怪声音;对了--声音悦耳。教师原本的讲解变成了电脑的播放,课堂上似乎也挺热闹,但学生的思维完全由电脑牵制着,没有自己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只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在此颓废了,更谈不上培养。这样的课堂完全是新模式下更深层次的“满堂灌”。
三、忽视了教学的艺术性
多媒体辅助中学数学教学,“辅助”的地位不能变,无论电脑有多么强的交互性,“人机对话”决不能代替“人际对话”。教学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细腻的过程,忽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必将把“多媒体辅助中学数学教学”引向反面。譬如说,上面那位老师的公开课就完全没有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这样的课堂要想做到生动、有趣,很好地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与思想,高效地传授课堂教学内容,确实很难。
四、忽视了数学模型在教学中的作用
数学中的一些模型能使学生形象地感受数学结论以及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一些数学教师为了图方便,统统改用电脑演示,其效果却远远低于一般模型的演示。
五、忽视了对教学内容掌握程度的把握
有些数学课件一味地追求“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一目了然”,不给学生留一点思考的余地,这样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在大力提倡使用多媒体辅助中学数学教学的今天,我们应该予以冷静地思考、认真地对待,在教学时,能用黑板讲清楚的问题,就不要去搬弄多媒体。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始终注意“辅助”二字,根据各种教学媒体的基本特征和特殊功能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去选择、设计和优化组合,同时还要适时地使用传统教学,两种教学模式有机结合、穿插进行,真正实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