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阅读文章

作文指导:从空洞到饱满

阅读:221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3/11/2 13:47:46
分享到: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向来是个疑难问题。课改后,我们高兴地看到,长期被冷落的作文课一下子热了起来,各种公开课上,经常能见到作文课的影子。可遗憾的是,一提到作文,学生们仍然害怕写,不会写,教师只能在考前教一些应试作文的技巧,让学生背一些宽泛的作文素材。现行的写作教学的症结何在?突围之路又在哪里呢?
  一、努力唤起、补充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
  作文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让作文回归生活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不二法门。生活是作文唯一的源头活水,而作文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我们的作文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连缀在一起,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写作。作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片沃土,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在端午节前几天,笔者应时上了一堂以“民风名俗”为话题的作文课,课前,我特意准备了一个香气十足的五香茶叶蛋,以唤起学生端午吃蛋的体验。取题为“茶叶蛋——我那温暖的记忆”。
  在老师和同学们对生活体验相互补充下,课堂上“茶叶蛋”的香味越来越浓。
  这堂作文课上,不少学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作文体验,他们感到原来作文也是件愉悦的事情,作文课也是轻松、惬意而满足的课堂!教师就是要引领学生大胆地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真切体验,告诉他们,自己的体验才是最可贵的,才是最具有生命力的。
  二、努力让学生释放出创作激情
  我们先来看一个七年级的作文教学片段。
  师:小时候我和同学们一样,喜欢嬉戏、追逐、玩耍,笑声不断,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一只蚱蜢、一只受伤的麻雀都会引起我们无限的兴趣,可是一到写作课,为何笑声没了,神采不见了呢?今天老师要使用魔法,帮同学们重新找回快乐。猜猜看,我使的是什么魔法?
  生:玩游戏。
  师:你们猜得没错,我们今天就来一个无声的游戏——哑剧表演,模拟丰富多彩的生活。我出的表演题目是,《考试偷看被老师发现了》,注意偷看者的眼神和紧张的心理。
  5分钟之后,演员上场了,“偷看者”与“老师”的眼睛和动作很传神,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台下”情不自禁地响起掌声,台上的“演员”表演入情,台下的“观众”观看入境,我想,这堂作文课已成功一半了。
  学生们的创作、交流,老师的相机点拨之后,一个个优秀的现场作文片段相继呈现。
  原来,孩子们的创作激情是多么容易激发啊,老师不妨采取搞活动、做游戏的方式来打开孩子的创作心扉。
  三、努力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写作离不开思考,作文毕竟是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之一,况且,思考力本身就是作文能力的重要方面。作文要和生活融合,和生活结合,就是要感悟自然、社会、人生。所谓“感”就是观察、感受;所谓“悟”就是体悟、思考。观察、感受是基础,体悟、思考是升华。我们的作文课不能仅仅停留在观察、感受上,而要引导学生体悟、思考。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切入。
  1.感悟自然。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大到山川江海,小到一花一草都会引起我们的深思,朝晖夕阳,寒来暑往,花开花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在沉思和遐想中,应该会有所感悟。我们应该积极地启迪学生,不要认为生活枯燥没有写作素材,试想人为万物之灵长,有什么不可以摄入笔端,赋予灵性呢?
  2.感悟社会。我们的作文课堂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努力拓宽学生的写作视野,“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不仅是学生做人的原则,也应该是我们写作的原则。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多留心社会热点,尤其是涉及人性材料的新闻报道,比如“东方时空”“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重视写作的现实意识,文章要“为时而著,为事而作”,有现实针对性,方有生命力。例如,最近的一堂作文课中,笔者就“林书豪”现象让学生进行思考,结果学生们见仁见智,各抒己见,写出了不少深刻的文字。
  3.感悟人生。感悟人生就是认识别人,认识自己。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关注生活,从生活小事中挖掘素材,关注日常生活中迸发出来的微妙的人情火花,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引人深思之处。只有对人生有较深的体验,才能写出感人的文章。问题在于学生每天都在生活,却很少留心去观察,从丰富的人生矿藏中去感受。要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呼唤学生的人生信念和理想。
  在教学《老王》一文后,笔者随即上了一堂关于“思考人生”的作文课:根据原作,为车夫老王写一则200字左右的人物评传;也可以为一个熟悉的底层人物写一则人物评传。
  在笔者的引导和学生的交流中,不时闪出智慧的火花,学生们写出了很多深刻的文字。课后,笔者把同学们的文字整理成篇,取题“底层的光芒”,并张贴于墙上。这堂作文课,学生的思考力显然得到了一次提升,课后的整理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思考热情。
  一篇作文,如果没有真情实感,文辞再优美,技法再高明,都是失败的。因此我们的作文课绝不是纯粹、空洞的写作技法指导,而要努力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心声,告诉他们自己的话才是最可贵的,才具有生命力,只有源于心灵的文字才能感动心灵。愿我们的语文教师多上几堂实在、饱满的作文课,让我们的学生不再害怕作文,让作文课进入一片新的天地。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songweiwei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