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初中化学绪言教学案例

阅读:218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3/10/17 15:50:46
分享到:
【教学反思】
  
  初中化学绪言课对于学生建立对化学学科的认识角度、培养对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学习化学学科的学习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在新课引入上,我的设计思路是从大到小,从高科技到身边,先从中国的骄傲:上天”——“天宫一号神州八号宇宙飞船对接;入海”——“蛟龙号潜水器下水;隐形飞机J-20;超级计算机;鸟巢”“水立方(聚焦化学家的贡献在于新材料、新能源等)……引出化学的贡献:新材料、新能源、化学与生命……再介绍衣、食、住、行中的化学。身边的化学——展示暖宝宝,感受化学带来的温暖,告诉学生里面装的是铁粉,留下问题:化学怎么能带来温暖呢?接着再表演小魔术:白纸变画,事先用酚酞画好画,晾干,学生看到白纸,现场喷上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色的画和字化学?学生很震撼,这时课堂气氛达到第一个高潮。再问学生:你怎么看化学?他们觉得化学是伟大的,是神奇的,无处不在。
  
  本节课关键环节是要对化学及化学反应建立一级认识。在策略上考虑选择一个主要的研究对象——水,进行系统构建,在主对象的研究过程中插入一些案例素材,我们在研究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时不仅仅是单一物质,加上其他物质如金属作为载体。我们先明确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从水引入,先让学生看见江、河、湖、海、矿泉水等众多的水,问:这些水一样吗?然后告诉学生,化学家眼中的水:H2O。让学生从物理学角度的物质转到化学科学的物质,从混合物转到纯净物,促进学生对物质的一级认识,这是很重要的过程。完成物质组成与分类的一级认识的建构。再追问:生活中的纯净水是不是我们化学中说的纯净水?明确了认识的对象物质后要研究什么?学生最关心的是性质。给他搭建由现象到物体,物体到物质的台阶。通过物质连连看小试身手两个环节,巩固学生对混合物和纯净物的认识,并运用物质的简单性质加以区别。我们看物质要看什么?看物质的组成,看它的性质,看它的应用。学生有些前有概念:原子,元素,不用发展,目的不在认识的结果是什么,而是还要认识什么?他可能会说认识它的性质,这个角度要建起来。老师启发学生:看到这个物质,你会想到它有什么性质?学生可能会列举一些物理性质,或者他会观察到的一些性质。然后刺激他,你还想知道它有哪些性质?先提出性质这个维度,是因为要研究性质,所以我们才要让它发生变化,所以我们才要去观察变化,而不是为了研究变化而去研究变化。在中学阶段研究物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要还是放在性质上,这是我们的核心的东西。我们为了更好地了解物质的性质,而要认识物质的变化,或者有意识让物质发生变化。性质就是我们主要讨论的地方。我们就找到我们为什么要讲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就有了逻辑的出发点,否则就是我们硬塞给学生这些变化,让学生去分类,他都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去看这些变化。我们通常的教材都是先讲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然后再说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因为它是由逻辑上的关系,是基于物理变化中的表现或化学变化中的表现,才能确认它的性质。但是学生的认识顺序应该是为了认识性质再让它来发生变化,变化是认识性质的手段。两者不太一样,我们使用的是认识的逻辑的途径。
  
  研究物质性质的时候,例如水,学生已经知道一些物理性质,我们可以让他认识更多的性质,我们可以让物质发生一些三态变化。问:水变了吗?前面通过让学生鉴别,利用学生已知的物理性质,如软硬、溶解性、发生形态变化,让学生知道要让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可以让它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样认识物质的物理变化就有了功能,有了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接着问:还想研究什么?学生一般想不到化学性质,我们要进一步认识物质的性质,就给他一个人为的操作,给他展示一个奇妙的现象,例如让镁与温水反应,再问:水变了吗?让他去解释。只有在解释的活动中,他才会有一种动机,想了解现象背后的原因,这就是物质的化学性质决定的。是因为这个物质有这样的化学性质,所以它才能表现出这样的事实。那么这个化学性质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我们再给他化学变化。这种变化的特点是什么?它说明了这个物质的什么特点?这种物质的性质在生活有怎样的应用?(给学生即热饭盒原理:就是利用镁与水的反应)这些都是研究物质的性质,为了研究具体物质的性质而进行的变化,到最后我们才概括出来,反思一下我们刚才经历的变化到底有什么不同?化学上认为一类是物理变化,一类是化学变化。这样我们从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认识维度建立一级框架,即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建立化学变化是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性质的,因为我们要研究物质的性质,所以我们要让它发生变化,让他有初步的联系,这是核心认识发展的任务,就是关于物质组成与分类,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建立一级认识框架。在此基础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他们关心物质更多的性质,继续进行镁与盐酸的反应,镁条的燃烧,学生通过亲自体验,达到了这节课的第二个高潮。在此过程中学生体会到化学的研究方法: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实验的现象,让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再让学生思考镁条的燃烧及联系前面的暖宝宝,让学生思考如何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通过检验生成物进而证明化学反应的实质:生成新物质,这样巩固了学生对化学变化的认识。
     来源:网络  编辑:xhz2627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