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交流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班主任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润滑剂”。恰当、及时、真诚、平等的情感与思想的交流,不仅促成了师生双方的相互理解、信任、合作,使班级管理工作容易落到实处,而且有利于营造出一个真诚、理解、信任、尊重的意识场,让班主任和全体班级成员在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品味着真情,享受着感动,体验着成功,使思想得以升华,灵魂得以净化,品位得以提升,崇高的思想品德得以在肥美的人文沃土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班主任要与学生进行成功的交流,不仅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点以及实际问题的情况,遵循教育的规律,而且需要注重交流方式的选择。因为恰当的交流方式往往可以使得教育效果事半功倍。根据笔者个人在班级管理实践中的摸索,常用的交流方式可以有以下九种:
1“班会辅导式”
主要针对班级多数学生普遍存在的思想与心理等各方面的问题,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专题性辅导。例如在学习过程中,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如何应对考试,如何克服考试焦虑,人际交往中的礼仪问题等等。这需要班主任做大量的摸底、调查、统计、整理等有关的信息收集与分析工作,并注重交流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使交流不仅具有真实性与专题性,而且具有互动性和可交流性。
2“个别谈话式”
对个性特征鲜明、自尊心强的学生,在思想、学习、班级生活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或某些不宜公开的事情)进行耐心、细致的辅导。在个别交流前,一定要对学生各方面的情况进行信息收集与分析,使交流具有针对性;与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使学生感受到交流是平等、真诚的、可信赖的。以免学生产生不信任或抵触的情绪。
3“书面交流式”
班主任通过学生的周记或作文、总结或班级值日日志等,了解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依据自己的分析与判断,写出对学生存在问题的看法与建议,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学生也可以写出自己的见解与想法及体会,形成师生之间在书面上的双向交流。
4“网络沟通式”
通过给学生提供的电子邮箱或个人网站论坛,让学生不露出真实姓名,通过网络平台,敞开心扉,发表自己真实的观点与感受。借助虚拟网络环境,与学生进行各方面的交流、沟通,了解、疏导学生的思想,消除学生的心理疑惑。
5“集体辩论式”
针对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或难以达成共识的问题,班主任可以组织全体学生或以部分学生为中心召开小范围的座谈会,通过创设座谈会这样一个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进行师生或生生相互之间的争论,辩解,反思;再争论,再辩解,再反思。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与对方的辩论,产生思想上的碰撞、交锋与反思,使学生对存在问题有进一步的理解与认识,使问题得到解决。
6“亲情辅导式”
通过与问题学生的朋友或亲人的沟通,作为与学生交流的辅助通道,即借助于他们之间存在的亲情与信任关系,委托他们与学生进行交流,进而影响问题学生的思想与意识,从而间接地完成对学生的教育。
7“自学领悟式”
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有目的地介绍相关书刊给学生阅读,使其在学习中进行自我反思,并听取其自学后的感悟,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共同探讨相关的问题,使学生存在的问题在自学与探究的过程中自我消化解决。
8“媒体教育式”
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利用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组织学生阅览网络上相关的信息(相关报道、电影等),进行相关内容的网络交流或讨论,形成彼此间的互动,并借助网络精彩的音频效果与视频视觉或众多的信息源的影响,在进行网络浏览或交流的过程中完成对学生的教育。
9“自我反思式”
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班主任进行必要的点拨之后,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与空间,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分析与自我解剖,理性思考自己的过与失,明确自己前进的方法与方向,为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办法,并以书面的形式写出自己的反思体会。在这个过程中,经过班主任的点拨,学生通过对自己的过去与现在、自己与他人等各方面的对比,并在对比中对自己有全面的认识、思考、分析、总结。
班主任与学生的交流是一项细致的、艺术要求很高的、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要达到最佳效果,必须讲究方式和方法。我把它比喻为遵循水的“四种特性”:
1.“无孔不入的渗透性”。班主任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时,不要把自己置于学生的对立面,而要怀揣着一颗爱心,凭借一种真诚,采取一切可接受的方法,把握与创设一切可能的机会,使交流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自自然然,不着痕迹地进行。
2.“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性”。有效的交流不是满足于表面化的交往,而是力求达到深度的情感和思想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不是满足于轰轰烈烈、大张旗鼓的气氛渲染,而应千方百计营造一种宽松、宁静的氛围,形成一种情感场与意识场,从而使双方体验到一种炽热的真情,达成一种理智共识,享受一种心灵的感动,使人的思想与道德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不断的净化与升华。
3.“因时而异,因势而变的灵活性”。与学生的交流应选择恰当的时间与地点,采取学生易于接受或喜欢接受的方式方法,使交流顺其心理,顺其性格,顺其自然。这就要求交流要随时而变,随势而变。
4.“滴水穿石的持久性”。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与理解是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期间还不免有倒退或反复,不可能总是呈现出直线上升的态势,往往像一条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曲线。所以,不应该奢求每一次的交流都尽善尽美。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使交流由浅入深,由感受到感动。
教育从交流开始,成功的交流是成功教育的前提和保障,而正确交流的方式方法与技巧会将教育推向高效,推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