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近年来由于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环境的影响,我国青少年犯罪现象日渐突出,在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每位思品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思品课教学,让学生自觉地学法、知法、懂法、用法,达到自觉守法之目的,是每位思品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一些简单做法。
一、分析教材,挖掘法制因素,适时进行法制教育
教师的任务是既教书又育人。结合当前的形势和学生的实际状况,通过各科教学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尤显重要,这就需要教师课前认真备课,分析教材内容,捕捉教材中的法制因素,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有效地进行法制教育。如我在教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难报三春晖”这节课时,当学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了子女应当如何孝敬父母后,根据学情分析,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一个案例,儿子不孝,不对父母尽赡养的义务,父亲把儿子告上法庭,依照法律对其儿子进行了法律制裁。案例分析后,我又在电视屏幕上把相关的法律条文呈现给学生,这让学生感受到法律的尊严,自然也提高了学生对法律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加强了他们孝敬父母的责任心,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二、创设教学情境,渗透法制教育,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学科渗透时要做到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对法制渗透的感知、理解、探索而获得成功,进而产生满足感,不断激发他们对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如我在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第1课时的教学中,首先以小品情境导入,有三个学生分别扮演父亲、儿子、民警三个角色,小品内容是,由于儿子考试不及格,于是父亲暴打儿子,民警劝说,父亲非但不听而且还说:“老子打儿子,天经地义,谁也管不了。”民警给这位父亲讲述了相关法律知识,并把他的行为定性为违法行为,最后父亲服了输。父亲的行为真的违法了吗?今天我们来探讨这个问题。通过创设优美的教学环境渗透法律知识,使学生在上课初就沉浸在法制教育的氛围中,产生学习的欲望。将学生思想和情绪立即转移到课堂教学浓郁的氛围之中,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渗透法制教育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根据青少年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单靠空洞的说教是不够的,必须将理论与实际密切联系,达到学以致用。如我在讲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九课“保护自我”时,首先以诉说侵害为话题,让学生说出自己在生活中受侵害的事例。学生在讲述过程中,流露出自己伤心、痛恨的情感,为提高学生学习法律的主动性,我抓住时机,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受到伤害的往往是我们未成年人?让小组展开讨论,组长做好笔记总结。各小组发言后,我向学生说明,受侵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是我们的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还很差,为了让我们能过上健康安全的生活,我们必须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国家特别重视未成年人的健康发展,为保护我们,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专门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然后,通过多媒体链接相关的法律条文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并结合自己受侵的实例,分析实施侵害者违反了哪些法律,告诉学生,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善于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我们自己。紧密结合学生问题运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例,深入浅出,以案说法,提高了学生的法律意识。教学中开展“模拟法庭”教育,也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种表现形式,让青少年自己扮演“法官和当事人”,在法制实践中提高青少年素养。帮助青少年,时刻提醒青少年,树立正气,改掉恶习,分清“真、善、美”,提高思想认识,在直观现实的法制娱乐中得到教育,受到启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形式要多样化
心理学家研究显示,在简单重复的对象刺激下,人的注意力往往会迟钝起来,难以产生心理反应,而新颖、奇特的对象则会使人脑神经系统兴奋,激发强烈的注意力。因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时,要注意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不能给学生“老一套“的感觉,否则就会削弱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产生厌烦情绪,久而久之,原有的兴趣也会丧失贻尽。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如我在给学生讲完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身边的诱惑”之后,设置课堂练习时,形式采用辩论赛,对有争议的诱惑进行辩论,并设立奖项,学生参与热情非常高,培养了学生鉴别是非的能力,而且通过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教师要力求每堂课里形成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一来,学生觉得每堂课都有新鲜感,兴趣自然也就来了。
五、渗透法制教育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现在的中学生思想活跃、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及表现欲望较强,渴望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肯定。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在教学实践中,我力求每节课都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如在教八年级思想品德“网络上的人际关系”时,在上课开始前五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上网的体会,相互交流网络交往的利与弊,课中我要么留出时间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讨论,要么师生进行对话,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辩论,要么由学生充当教师进行课文讲解或总结,要么将富有启发性的题目采取小组抢答等形式来完成。这样,法制教育课堂不仅成了施展才华的竞技场,也成了学生学习的乐园。
六、教师要提升法律素养,当好学生表率
学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而课堂是教育的主要途径。教师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是学生尊敬、信赖甚至崇拜的偶像,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播文化知识,也向学生灌输思想意识。
有一位教师在思想品德课堂上讲“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这一课时,给学生渗透法律知识《未成年人保护法》,正讲着四大保护时,一位学生不认真听,在课堂上捣乱,这位教师就把学生赶出教室外罚站,就这件事情我们来思考一下,法制教育的有效性会怎样?教师对学生讲着法律,而自己的行为却在违反着法律,学生自然会对法律的强制性作用产生怀疑,甚至无视法律,因此,教师一定要加强道德修养,提升自身法律素养,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当好学生的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