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

阅读:205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3/9/29 8:50:24
分享到: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肩负特别的使命。”学校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那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巨大的推动和内驱作用。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应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精心组织和安排教学,教学方法力求新颖别致,要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利用以旧引新、沟通引趣、制造悬念等,通过演示实验、化学问题、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等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如:学生开始学习化学时,通过“液体变色”、“魔棒点灯”、“镁条燃烧”、“喷泉实验”等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具有绝热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和“用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制作的鸟笼”等插图,让学生在惊讶中认识到化学世界的神奇,化学科学的伟大,进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通过科学探究、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重视和运用化学实验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重视演示实验的教学,指导学生做好分组实验和家庭小实验。在这些教学中要注意教给学生操作方法和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学中可以通过改进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教学“燃烧的条件”时,可将课本的实验改为分别将少量白磷装入两支试管中,然后向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的冷水,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相同质量的60OC左右的温热水,观察现象;再分别对准两支试管的白磷通入氧气,观察现象。这样通过实验,再分析比较不仅得出“燃烧的条件”的结论,还能使学生明白不管在什么环境下只要满足燃烧的条件可燃物就会燃烧。
  科学探究是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改变过去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的倾向,注重激发和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化学知识的主动探究,它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和结论、评价与反思、表达与交流等要素。学生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等探究活动中,学生可以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和创新思维能力。
  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并通过积极的探究解决问题。如“将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互相靠近,出现'空中生烟'的奇景”,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感叹这一实验现象的同时,思考“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景象?”等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探究活动。化学教学中比较常见的探究活动形式有两种:一是进行适合学生的探究性实验。如:教学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这一性质时,教师提出“是什么物质使石蕊试液变成红色?”然后让学生讨论,选择最佳方案进行探究,最后得出结论。又如"探究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三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的温度变化",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设计探究方案,学生通过讨论筛选出合理的方案进行实验,最后归纳出“物质溶解时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现?”的结论。二是调查、辩论等活动。如“调查当地水资源的利用和污染状况,提出有关的建议”辩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越来越多吗?氧气会耗尽吗?”等。让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生活实际去获得第一手的信息,借助已学的知识和各种教育资源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归纳,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建议。
  可通过实验方案设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化学实验设计应是中学化学教学的最高目标,实验设计是对学生各项能力的综合测试。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有关材料,复习有关化学知识,学生必须把过去所建立的认知结构和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思考实验原理方法和步骤,拟订实验所需药品,仪器,探讨实验时所产生的现象和容易发生的失误以及安全等应注意的问题,最后独立设计实验方案,这个过程就体现了创造性思维。实验方案包括:实验题目、仪器、药品、操作步骤和装置图。方案在实验前交教师审阅,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的原则下,进行统计、分析、综合比较、归纳出最佳方法,纠正某些实验方案的错误,提出某些实验方案的缺点。在实验过程中,既要加强实验操作过程的指导,又要放手让学生去独立实验,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验中所出现的问题。实验中,很可能还要推翻原假设去重新修正方案,让学生在失败中找原因,掌握科学的方法和态度。
  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设计和组织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探究和成功的乐趣,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训练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中注意多角度、多方位设计各种问题,发展学生横向联合、类比、联想等思维,使学生不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上,而且要利用现有的知识,结合已学的知识去创造,去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变式题”、“一器多用”等,力求让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多种思维能力。如:24.5g氯酸钾完全分解可制得多少克氧气?学生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也可以根据氯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计算。又如右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排空气法收集气体,也可用于排水法收集气体,还可以用作洗气装置,在A端接一支量筒还可用于测量收集到的气体体积等。教师在课堂上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便能得到较好的发挥。
  创新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转变教育观念,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正如牛顿所说:“没有新的思维,就没有伟大的发现。”
     来源:网络  编辑:xhz2627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