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中考资讯 > 阅读文章

番禺试点积分入学遭遇尴尬 专家称门槛设置太高(1)

阅读:466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1/10/9 16:48:58
分享到:

网易教育讯 解决外来工子女入学难题,广州一直在积极探索。除了加大财政投入外,始于去年7月在番禺试点的外来工子女积分入读公校政策也让人看到一线希望。

但从运行两年来看,积分入学政策似乎并不尽如人意。据南方日报报道,番禺区今年为外来工子女提供3500个公办学校名额,却有近九成放空。这种尴尬在去年同样出现。很多外来工表示,积分入学与积分入户一样只能让我们望洋兴叹。

是外来工不领情,还是名额本身有水分?

有学者认为,并非如此,出现学位高空置率现象,问题症结仍出在设定的门槛上。

个案

成功者:原本已攒好借读费去报名

7月份试点,学校老师告诉方先生,不用考试了,成绩也不需要了,只要条件达到,就可以通过积分来入学。

番禺外来工先生成为番禺积分入学政策第一批受惠者。

贵州来的先生在番禺新桥镇某鞋厂当了10多年的保安,去年恰逢番禺区推出积分入学政策,先生条件都能达标,女儿得以进入附近的公办学校新桥小学就读,不需要再交赞助费。这让他感慨是来广州十多年来最舒心的一件事。

先生所在的番禺新桥社区是一个打工者聚集地。这里和珠三角大部分乡镇一样,聚集了鞋厂、皮具厂等劳动密集性企业,不少外来流动人口在这里打工,租住在本地人已搬出来的村子里。

去年,先生的女儿小婷到了读一年级的年龄。先生心里早已有小算盘,让小婷入读附近的公办学校新桥小学,当然还要缴交2000多元借读费。一切按照程序走,女儿参加了学校安排的入学考试。未曾料到,7月份广州市外来工积分入读公校政策在番禺首先试点,学校老师告诉我们,不用考试了,成绩也不需要了,只要条件达到,可以通过积分来入学。先生说。

先生仔细对照了新出炉的政策,自己条件正好都能符合。大多数外来工被卡在缴纳三年社保条件。先生在鞋厂工作年份较长,已经晋升为鞋厂保安队长的他其实算是企业的中层了,早在几年前,鞋厂就已给他买了社保,这让他觉得好险,好巧

大多数同去申请的外来工家长则没有他这么幸运。事实上,在他所在的社区,最终成功申请到积分入学的比例确实不多。如新桥小学当年新学期招收两个班,约80人,但其中只有9个人是通过积分入学渠道进来,这其中,本地生源有30余人,剩下有30多名外来工子女都是通过缴纳赞助费入读。

这个学校的赞助费还不算高,每年交2000多元,听说有的学校是一次性收2万多元,如果是这样,我们可缴不起。方先生说道。

番禺试点积分入学连遇尴尬 专家称门槛设置太高

失意者:在厂里打工的,有几个人办过社保?

光是社保缴费三年一条件就把他卡住了,老施感叹道:在厂里打工的,有几个办过社保呢?

老施有两个小孩。大女儿此前在新桥小学入读,交了五年赞助费,升六年级就转回老家,今年即将升初三。对于小儿子,老施希望他能更争气些,至少在起跑线上不要拉下来。但番禺区积分入学政策对老施来说等同于无,因为他连基本的条件都没有达到,更不用说去申请。

老施不甘心,自己又跑去学校申请。如果能通过交赞助费方式进去也比民办学校强啊,但老师们说学位已经满额了。老施有点无奈。

老施的儿子小龙最终选择去附近的新英才学校就读,学费5000元。学校管早餐和午餐。这让他感到心安一点,夫妻两人每日都是早上8点多上班,晚上10点多下班,基本上没有时间看管孩子,在民办学校就读,至少老师看管的时间长一些。今年番禺区开始新一轮的积分入学,老施又动起了让儿子转学的念头,但又有些犹豫,转来转去对孩子成长也不好。他最终还是让儿子继续在民办学校读,儿子分到实验班,这也让他感到安慰些,因为听说好班管得严一点

     来源:转载-网易教育  编辑:roni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